我又来到了桑园,真的,我是如此的喜爱它。想它、念它。
我来到了那棵古桑树下。长满皱纹的树干,写着历史的沧桑。高大舒展的树冠,像巨大的伞,挡住了日光。
树下,有木桌,木椅。落满了一颗颗成熟的桑葚。
我做了清理。于是,坐下。带上自备的热水,杯盏。沏了一壶铁观音。倒上。清香弥漫。
我坐在树下,静静地坐着。品茶。与其是追求一种意境,不如说享受一份都市以外的闲情逸致。找寻久违的内心的安宁。
在桑树下,静静地,你会闻到叶子时不时散发的清香。静静地,你会听到鸟鸣。静静地,你会听到孩童稚嫩的欢笑。
云开、鸟鸣、彩虹、花朵、飘雪、小舟……美妙的自然之景,被忙碌的我们挡在了心门之外。即使短暂的旅游,去了,来不及静下心享受、欣赏、亲近、了解,又匆匆而去。唯有照片记载着曾经的足迹。所到之处,只有记忆,并不深刻。因为,没有真正走进去,一切的美丽,在过往云烟之中,最终了无痕迹。
习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人们不再赏花望月,不再看雪听雨。即使八月十五,除了团圆,还有多少人能够走出院落,走出钢筋水泥铸成的石墙,抬头望天,看月,看闪烁的点点星光。一切美丽的景物,被欢声笑语淹没。留下月的凄清。寂寞了月光和星空。享受自然,感受诗意,对于现代都市里的人们成为一种奢侈。
人,只有真正融进自然中,你,才能感受活着的美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边,头戴蓑笠,身披蓑衣的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怎样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明朝戴进的《月下泊舟图》,青山,绿水,圆月,还有躺在船中独睡的老翁。他们与自然的亲近。看似孤独,但满怀诗情。印证人是自然之子。
不是自然远离了我们,而是我们的心疏远了自然。日日的忙碌,我们缺少的不是才情,而是古人的诗意。不是孤独,而是简净的心。我们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暂时告别城市,哪怕一个下午,找一片绿色,走进去,把心沉下去,自己和自己独处。安静地聆听自然最最真实的声音。
风儿飞过。裹挟着夏日的暖风,留下一地的清凉。我听到了,虫儿轻轻的低鸣。看到了,树叶微微的摇曳。我想到了,人,就是自然界中的一抹空气,一粒尘埃。
人,生命的故乡在自然界中。
想起了他。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他是大地之子,一生大多数时间在山水中度过。大地是他作品的主人公,自然在他的笔下不是生存的环境,而是鲜活的生命。“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你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它的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森-林-的-心-灵。森林是有心灵的,在普利什文的笔下一草一叶一花一鸟都是人类的朋友。有生命,有语言,有情感。
是普利什文的作品,让我重新认识自然。我知道,回归了自然,才可以回归真实的自我。
也想起了她。栀子花开的季节,她会给我发来短信,带着栀子花香的短信,她说栀子花开了。栀子花,纯洁的花。它代表着喜悦,如生机盎然的夏天充满了未知的希望。她热爱自然,遇到沿街美丽的花朵,她会拍照,然后发给我,让我和她一起分享她的喜悦。在郊外,她买了一个不大的院落,有月的日子,在月光下,拉上一曲二胡。献给月亮,星星,园中的花草还有自己。她看《绿山墙的安妮》,看《花事》……与自然有关的书籍,她都会阅读。
又想起那个黄昏。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手里举着一把没有包装的百合,行走在街边,满脸的喜悦。我看着百合,望了一眼那个男子。他与我擦肩而过。我再回头。那一刻,我是惊喜的。因为那束百合,也因为他浪漫的情怀。
……
一个人,安静地坐着,看着远方。什么也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一点儿也不孤独,不寂寞。难得的安静。我梳理自己的心绪。茶,一杯一杯地喝着。到心里,滋润着。清洗了杂念。
这样的下午,呆呆地坐在桑园里,很久,很久……
很安静,但,不孤独。很诗意,但不寂寞。
因为,我的心与大自然在一起。
-全文完-
▷ 进入诗心静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