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香疏影
(一)
时间,是一脉烟,来无痕,去无迹。
在5月8日的时候,三哥办成家仪式,我向单位请三天假,回家参加三哥的婚礼。或是,许久没有回家的缘故,也趁机回家一趟,看看故乡熟悉的风景。
不觉间,五月渐渐的落下帷幕。我早已回到马鞍山,过着周而复始的寻常生活。每个人的寻常生活都是平淡的。我渐渐习惯这种平淡的味道,非苦非甜,非酸非辣,就是这一味生活的平淡,让我们浮躁的灵魂平和下来,让我们彷徨的心灵平静下来。
五月的月光下,我想起母亲的影子,内心甚是酸楚。
每一回想起母亲的影子,总会联想起母亲忙碌的身影。母亲永远都是忙碌的。忙完家务又要忙农活。我仿佛听到母亲月下捣衣的声音,惊得一池月辉都散了魂似的。我仿佛又看到母亲在田野庄稼的间隙穿梭的样子,映衬着庄稼的飒爽英姿,觉得有一种天地之大美飘满在我心灵的天空,感觉很温暖。
时至五月,月光下,窗外飘来槐花的阵阵清香,芬芳扑鼻,有一种沉醉的馨香充盈着心房。我在院墙边的那棵槐树的影子下,想着老家母亲满脸沧桑的笑容,内心甚是感怀至深。母亲的容颜随着时间的远逝已不再年轻,可在我心里,母亲永远是一首诗,犹如陌上花开,韵味清雅。
(二)
幸好,母亲清瘦的身躯,还算康健,除了血压和血糖偏低外,身体并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
每个母亲都有天然的慈祥情结,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几乎成了母亲生命里绕不开的话题。可许多沉重的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旦落空,便会遭受沉重的打击。其实,孩子的成长主要抓两点:一是身体健康,能够茁壮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一是心理健康,能够快乐的成长,不要过早的承担人生的艰辛和包袱才是王道。
我的母亲生活在乡村,读书甚少,可认定读书识字是人生大道。无论何时读书,都是正道。这种朴素的乡村女性认定的道理,到什么时候都会不抛弃不放弃。我深深的被这种思想感染着,以致多年后我坐在槐树飘香的窗前,还在饱含深情的回首那些如烟的往事时,内心奔涌一脉激流,漫延着我心灵上每一寸土地。
那年月,我还在读初中的时候,老房子掩映在青翠的竹林里,依稀日日能听到竹林深处的鸟鸣。老房子是单片砖砌的墙,用黑水泥勾缝,屋顶用木头椽子铺满,做好防水措施,再盖清一色的小瓦。看起来很有历史的沧桑感。可我家兄弟多,卧室不够,父亲决定在离老房子二百米处的地方,自建两层小楼,上下各六间。等房子盖好后,家里的住宿条件改善不少。
我读初中的那几年,兄弟们住在新房子处,而父亲和母亲还没搬到新家住。一大家子的吃饭还是在老房子里进行。
记得每个上学的日子,清晨耳畔总会响起母亲清脆的声音,呼唤我们兄弟几个起床吃饭。我们上学的地方离家有七八里地,大抵要快走一个时辰的路。由于我的母亲很勤快,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呼喊我们起来洗漱吃饭。这样我们可以放心的睡个懒觉,而不用担心上学会迟到。那时母亲还很年轻,我很清楚的记得母亲的呼喊声悠长悠长,而且很有穿透力。
母亲的呼喊我们吃饭的声音,不随寒暑更迭而渐渐消停。无论是在烟花迷蒙的春天,还是在蝉噪林逾静的夏天,都一样能听到母亲的清脆的唤儿声;无论是在桂魄初生的秋日,还是在飘雪纷飞的冬季,都一样能感受到母亲的真挚的热情。
如今事隔多年,老房子常年不住人,终究抵不过风吹雨打,早已断壁残垣,满地废墟。那些往事犹是窗外的疏疏槐影,在月下,翩翩起舞,且甚感清欢。
(三)
近来,忙于尘事,疏于笔墨。
今儿得空,便打开空间,许多文友墨客都书写许多篇章,皆为高产。我甚是惭愧,读得多写得少。每每笔录尘影,都是些熟悉的生活风情和旅途感怀。
我发现自己在城里生活了那么多年,渐渐的熟悉城市的生活状态和人情世故,但我每一次都说自己是在外生活多年,这其实是相对于故乡而言的话题。我总认为自己出生的地方,那里有父辈的人生足迹,那里有儿时的悲伤和快乐,才是我的家。至于,其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地方,自己顶多算是过客罢了。
或是,这样的缘故,我在外生活的时间一长就愈发得自己没什么出息。老是牵挂故乡的一草一木,想念老家的乡邻乡亲。这种感觉犹是一壶酒,珍藏的时间愈长就愈觉得壶里弥漫清冽的酒香。
我常常书写母爱的文字,且愈写愈觉得亲切,有话说。
母爱一如窗前的皎皎月光,清清凉凉,不温不火,安静的抚照在心灵深处的每一个角落里。至此,在每个失落的日子,母爱的光辉温存我落寞的心灵。让失落的灵魂能皈依到幸福的港湾,让彷徨的心灵找到依偎的肩膀。
老槐树影迹迷蒙,犹是新娘的红盖头,随风一挑一吹,隐约间,那温柔一脉的低头,惹得众人无限唏嘘。我觉得,那一树槐香在月下疏影横斜,隐藏着过客太多的思念和遐想。
我本是城市的过客,从一个月台展转到另一个月台,若能回到家乡才会有归根的感觉。随着时间的远逝,我是个城市的过客这种观念愈加的不认同,如今,我在城里生活,爱情也在城里悄然而至,最关键的是我在城里安家落户了。
现在,我从一个纯粹的农村孩子渐渐的远离了土地,渐渐的遗忘了怎样插秧、割稻、采茶等农活,变成不是纯粹的农家孩子。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活的时间一长,我渐渐的不再迷路,不再为生计而彷徨,也学会怎样适应社会发展的优胜劣汰。
我成了家乡名副其实的过客,只是逢年过节回家看看。我远离了生我养我的土地,我远离了朝夕相处的家人,一个人牵着另一个人的手,生活在这钢精混泥土的冰冷世界里。
这种内心复杂的情怀夹杂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牵挂,造就我对家乡特别的怀念和眷顾,时常温暖着我孤独的精神家园。
(四)
每每书写故乡的主题文字时,自然重点倾诉我对母亲的念想。
人常说,儿多母苦。这话一点不假。母亲嫁给父亲时,家里一无所有,只有一些简单的家具。家里底子薄,母亲付出的艰辛和精力要比寻常妇女要多得多,更何况我们家有兄弟四人,可想而知,这期间的艰辛和困苦,真是难于言表。
我到现在都纳闷母亲只读了短暂夜间课,许多字都不认识。可是,母亲的刺绣功底十分娴熟。记得老家的箱底收藏着母亲当年陪嫁的刺绣枕头,那清秀的花纹绣在鸳鸯枕上,美不胜收。还有两个枕头各刺绣四个字,一边是艰苦创业,一边是自力更生。我的母亲最可贵的品质是做得比说得好。
我还清楚的记得老房子的卧室里,在窗子的左侧挂着毛主[xi]的相片,并用相框镶边,还有一副对联,至今记得很清楚。楹联的内容是:
日自韶山出
日出东方红
这幅楹联,一不押韵,二不工整。可是,楹联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无法忘怀。我在想,为什么一个寻常百姓家里的大喜之日还悬挂国家领袖的相片呢?我想,生活在那个年代里,寻常百姓用这样的纪念方式来表达对领袖的无限思念和崇敬之心。
是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阶级情感。我父辈的年代,前半生生活在毛 主[xi]的时代,物质生活一贫如洗,可精神的感召力,那种人与人互帮互助社会风气是无与伦比的。
吾生亦晚,未赶上那种思想纯正的岁月,但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人文泰和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特征的精神特质。我和父辈的时代相比较,根据有得有失的原侧,两个不同的时代的特征各有千秋吧。
(五)
月下槐影,暗香浮动。那一树槐影依依偎偎,或娇或嗔,或羞或怒,且花影重叠,千姿百态。
我喜欢在月下安静的欣赏树的影子。风动影移,甚是可爱。
我的心思是灵敏的,时常敏感于一花一草的感动。或是,自作多情,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其实,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谁也无法重复你自己的人生轨迹?
树有树的年轮轨迹,花有花的沁人芬芳,月有月的阴晴圆缺。每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存在的理由。我想,人是爱多管闲事的。那些本是独立的事物,一旦赋予人性的思想情感,必会掩盖事物的本真面目。
月光,静静的从槐叶的间隙,摇落一地的碎影,翩翩起舞,甚是美妙。我多想化成枝头的一片槐叶,无论在枝头迎风招展的精彩,还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从容,皆会在月下弥漫一脉诗性的光辉。
常说时间弹指一挥间,大抵是风雨兼程的过来人,站在岁月的路口,回望曾今走过的路,皆会觉得日月如梭。
常说时间是漫长的人,大抵内心无聊透顶,无所事事。傻傻的等待日出日落,必会于事无补的。
窗外的槐影,依旧疏疏而动,依旧香气逼人,犹是童话中的青蛙王子,只为等待公主的吻。这一吻,青蛙化成王子。
我又想到,人生何尝不是为了梦想而坚持到底,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呢。
不觉间,五月真要落下帷幕了。
2012年6月15日
-全文完-
▷ 进入江南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