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孔子与凤姐金陵叟

发表于-2012年06月14日 中午1:46评论-4条

孔子被孟子称为“圣之时者”,大约是“时髦的圣人”的意思。时髦即新潮、新鲜,因为时髦的缘故,2000多年来总能与时俱进,与日俱新,如今又时到外国去了。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正办得如火如荼,这是当年周游于列国,菜色于陈蔡,甚至打算“乘桴浮海”的孔夫子做梦也不增想到的。

据说孔子学院的灵感是来源于德国的歌德学院,又据说德国文化因为歌德学院而得到光大发扬。虽然就辈分来说,歌德要比孔子小了不知多少代,但孔子是谦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于是借鉴歌德老师的经验,也肩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想必因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原理,其业绩一定更甚于歌德了。

不过说到文化,又为孔老夫子捏了一把汗。歌德是文化名人,有他的作品为证。大部头《浮士德》就不说了,仅薄薄的一册《少年维特之烦恼》,就让多少痴男怨女发了多少癫怀了多少春。而孔夫子呢,他自己很谦虚,说“述而不作”,也就是抄抄老古董,自己是懒得创作的。一个没有作品的人,能算是文化名人吗?颇叫人怀疑。当初命名时,还不如叫“曹雪芹学院”呢,因为雪芹先生好歹还有半部《红楼梦》放在那里。

说到孔子没有作品,不是文化名人,一定会招来网友的砖头,招来正人君子们的嘲讽、谩骂。倘若在封建社会里,诽圣谤孔是要引来杀身之祸的,好在躬逢5000年来最长的盛世,脑袋还是能保住的。有人一定会用《春秋》、《周易十翼》、《诗经》,甚至《论语》来驳斥。可惜《春秋》只是孔子整理的鲁国的史料,也就是一本地方志之类的书,而且还因为“春秋笔法”的缘故,把那段历史弄得不“信”了,害得后人去订正。就这部书的价值而言,与受了宫刑的司马迁的《史记》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周易十翼》已经被专家学者考证出并非出自孔子之手。笔者不是专家学者,但从《十翼》中一口一个“子曰”推测出,充其量是孔门弟子的手笔。相信孔子是不会掠美的,他毕竟是诚实的人,还没有当今一些导师把学生的论文算成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智慧。《诗经》更不用说了,原先3000多首,经他老人家七砍八砍,还剩下了十分之一,使得先古的许多珍贵资料亡佚殆尽,简直是中华文化的罪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的弟子的追记。一部《论语》无非是叫当官的怎么样管制老百姓,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从这个角度说,孔子倒是一个合格的政治理论家,但这与文化名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再说,孔氏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奴隶制的统治方法与自由、平等、民主的西方文明能兼容吗?从孔子学院诞生的那一天起,我就为其命运担心。

这样的危机还真来了,前不久美国政府对孔子学院封杀了,对授课的教师不再签证。最近又听说,因为中国外交部的努力,这危机已然化解,看来孔子这文化大使的重担还要继续挑下去。“圣之时人”还要继续“时”下去。

说到在美国的中国“时人”,不能不提到凤姐。凤姐是自信的,虽然不知道鲁迅为何人,但还是因为阅读了中外许多文学名著而自诩为文化名人,这几年在国内的网络上闹腾得可以,“凤姐”二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大约“凡民族的必然是世界的”的缘故吧,凤丫头也去了美国。然而凤姐又是踏实的,到了美国后,并不是一味的在网络上发飙、蹿红,而是脚踏实地做起了修脚工,这有网友发回来的照片为证。虽然也是“时人”,也是文化名人,但终究因为没有大把大把的政府拨款做后盾,不得不自食其力了,一边为洋人修脚,一边布道,这凤丫头也够累的了。但是,凤姐毕竟是凤姐,那一份骄傲是不会弄丢的,在大洋彼岸,还怀抱远大的抱负:“赚钱,养男人”。

赚钱这句话是明白的,美国不太流行“我爸是李刚”的神话,只要辛苦工作,即使是洗头洗脚也能赚到钱的。但养男人这句话却不太明了,发博客的网友也没明示。是养丈夫呢?还是养儿子呢?倘若是前者,则有点为她气馁了,堂堂的文化名人,文化使者,却找一个没有薪水收入的无业人员做丈夫?倘若是后者,那则应该为她高兴了。凤姐带去的中华文化能够在美利坚合众国生根发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了。

从纯文化的角度说,连鲁迅为何人都不知道的凤姐,担当起文化使者的重任真有点勉为其难,但从大文化的角度说,她手中的修脚刀便是承载文化的工具。文化名城扬州举世闻名,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少的经史子集,也不是因为出了多少苏东坡、茅盾,而是因为“扬州三把刀”,即:切菜刀、剃头刀、修脚刀。西人的发型要求估计一时还难于具有中国特色,剃头刀扬名五大洲还要假以时日,中式饭菜已经美名远扬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今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凤姐用修脚刀在美国闯荡,只要她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做下去,那么“脚文化”的发扬光大却是指日可待的。若干年后,因为签证或资金或其他什么原因,孔子学院关门大吉了,但凤姐的修脚生意却依旧红火,到时开一个“凤姐修脚学院”,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其实,真正的文化就在点滴的生活之中,歌德学院尽管遍地开花,但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德国人的守纪律、对工作的一丝不苟,而不是维特的烦恼。真正传播文化的是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小民,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100多年前,清朝廷派出了51名留学生去美国,不久就打道回府了。究其原因,有人说是那些拖着大辫子的小留学生受不了别人的白眼;有人说是那两名带队的老师强迫学生每天背四书五经,与其花钱千里迢迢背这古董,不如回家去背吧;还有的说是因为资金出现了问题;还有别的种种说法,到底什么原因,留给历史学家考证吧。但有一个事实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就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一大批华人劳工通过各种渠道到了美国,虽然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受尽了屈辱,好多人丢了性命,但他们把根还是扎在了太平洋彼岸,现在美籍华人好多就是他们的后代,以唐人街为代表的汉文化正是通过他们在得以在美国传播、绵延。

真希望听到凤姐在美国生下一个小凤哥的消息。

2012--6--12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何音推荐:何音
☆ 编辑点评 ☆
何音点评:

文本借孔子与凤姐说人,寓意不凡,思想深刻,富含哲理,饱含挖苦讽刺,巧妙地针砭人间的痼疾,鞭辟入里,值得一读。

文章评论共[4]个
何音-评论

很有意思,何音拜读学习,问候作者!at:2012年06月14日 下午3:36

绍庆-评论

下午回家,先来看看朋友们,阅读佳作,向朋友问好!祝福(:012)(:012)(:012)(:012)(:012)at:2012年06月14日 下午6:30

金陵叟-回复谢谢绍庆老师的精彩点评! at:2012年06月17日 下午6:09

金陵叟-评论

谢谢何音老师的精彩点评和推荐!at:2012年06月17日 下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