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孔子的方法论——中庸cztian

发表于-2004年12月24日 早上8:23评论-1条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其独到的思维方法和处世方法。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且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影响了整个华人世界和全世界的思想界。

孔子一生推行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大同,主张“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

孔子在政治上推崇周公,多次盛赞舜帝,称舜帝是大智大圣,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何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是不偏不倚,中正,无过不及。中者天下之正道。庸不易谓之庸,不偏离正常。

孔子在强调个人修养方面也特别注重行中庸之道。子曰:“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未发泄时,我们的情绪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但有时因发生了异常的变故,人就会有情绪的变化和波动,只要是适当、有节制,不过度与激烈的发泄,就是温和平和。这意思是说,人与人相处,行中庸,遇事心平气和,包容共济,相互谦让,文明处世,礼貌待人,人们就会减少摩擦与争斗,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们的和谐相处。

人们都行中庸,不但人们之间可和谐相处,而且中庸之道还能使天与地之间处于融洽的位置,阴阳能平和,天下万物才能生长发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整个社会才能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现在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为人处世更要多一些中庸的方法。包容他人,善待他人,服务他人。做到“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以权压人,恃钱欺人。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心换心,感动他人。使每一个人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都得到迸发,每一个人都为创造自已的美好生活而勤奋工作和努力奋斗。这样,人们就会生活得幸福安康,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在对外交往上也是这样,以诚相待,共谋发展。如果我们过份强调价值观上面的分歧,就无法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做生意和发展经贸往来。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要讲原则,寸步不让。在经济往来上,文化交往上还是要多融通,多交流,利于沟通和走向天下大同。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广交四海朋友,共同走向繁荣进步。

过去一度我们过份强调事物矛盾的一面和斗争的一面。因而讲斗争性多了,说中庸之道就会受到批判和遭冷遇。在人与自然方面也是不持中庸,与天作斗,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更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中华民族有和的传统,历来主张“和为贵” 。做生意和气生财;居家过日子家和万事兴;友邻之间和好相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君子处世也有原则,就是和而不同,对思想意见不同的人,不排挤对抗,而能求同存异地和睦相处。“和而不流”,对小人也能和气相处,但不苟同,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当然,现在对违法犯罪者还要给予坚决的打击。

孔子一生践行中庸之道。如何行中庸呢?他说:“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的不足,不敢不勉,言顾行,行顾言”孔子对中庸的道理、道德标准、中庸言论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努力去学习,说的话和行为要一致,行为和说的话要一致。中庸,孔夫子一生都在这样做。行中庸,个人要有好的修养,人人都要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勤学善行。“非礼不动,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他一直认为,勤苦好学就接近了“智”,学以致用,努力行善,就近了“仁”;知道什么是羞耻,不做不道德的事,就接近了“勇”。智仁勇是修身养性的基础,也是行中庸之道的要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cztia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里寻回点评:

“中庸”,其实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但不少人却将这词误解成不中用,没原则等等的谬解,其实中庸才是人们所要学习做人的正确真理与思想规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更深刻的指出为学的过程与怎样树立坚强的意志。世人的确值得以此借鉴并加以思悟。

文章评论共[1]个
紫嫣524100-评论

值得一学!!!at:2005年01月12日 早上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