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站在五楼的阳台上晨练,远远望看一个拘弩的年近70岁老太太,一手拿着塑料袋,一手持自制的木棒,在校园里拾荒,也就是检垃圾,破烂。
她——不是别人,是我老娘。
我的心里,不是滋味,我无地自容。。。。。。受到大家的谴责,唾液。
她养育了我们兄妹5人,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大小也是个干部,二弟是一私企的老总,资产千万,三弟,五弟都不错,妹妹也有自己的工厂,门店。现在是儿孙满堂,有大学,高中,初中的孙子,个个人模人样,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只有我才理解她。
我们兄妹都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上有老奶奶,父亲身体单薄,一家八口人,就靠父母二人,真是儿多母苦!
但她有一个信念,个个要读书,直到读到考不到的学校。他们是斗大的字也不识一个,再苦再累,也要达到她的愿望。
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们兄妹5人都在上学,当时,生产队大集体,10个工分才2到3毛钱,父亲一天10分,母亲6分,尽管起午更,睡半夜,加班加点,拼死拼活,到年终还欠生产队的粮食款,当时名词叫缺粮户。
到每月领粮食的时候,余粮户用大箩筐挑,我家缺粮户用篮子提,为了不让我们兄妹挨饿,母亲和父亲商量,将我家的几分自留地全部种上南瓜,到收获的季节,我家的南瓜是堆积如山,一直要吃上半年,每天至少吃一 餐,大都吃两 餐南瓜。把粮食留给我上学吃,保证每星期大米8斤,真是精打细算。没钱买衣服,母亲就利用冬闲的夜晚,纺线织布,经常纺线织布到天亮,做到过年人人有新衣服一套,平时,我老大,我穿着的衣服小了,老二穿,老二小了穿者,接着老三穿,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她不浪费一粒粮食,一个布头,把一大家人安排得紧紧有条。
在我读高中一年级时,外公要我和我舅舅去学木工,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母亲坚决不肯,为这事她和外公大吵一次。
有一次,我要交2,5元的学费,家里实在一分也没有,她找到一个婶婶借3元钱,那婶婶不但没借,还说母亲有脸借钱,没能力还,她含着眼泪回到家里,默许,我明白了,我说我不上学。她狠狠瞪着我,转身到房间,拿出一个红布包,对我说,拿到银行去可以兑2。5元。原来是外公给她陪嫁的两块银元,和一个银项圈。为了我们兄妹读书,她把她心爱的,唯一的藏品全部奉献出来了。
直到改革开放,我们家还有欠款360元。真不知当时父母是怎么度过的。
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可是父亲因积劳成积离开人世,我们弟兄的孩子都小。先给我带孩子,再给老二带,接着给老三,老四老五。辗转反侧几个城市和农村。无所定居,飘泊他乡,
毫无怨言。她在一处,就要唠叨一处,不管儿孙们听不听,碗里的饭要吃干净,要节约,要学会精打细算,不要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我们兄妹们给钱,她一分不接,她说:你们的孩子都大了,我该享几年福了,我一个人过,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千千万万的勤劳,节俭的母亲。
致敬!我拾荒的老娘!
-全文完-
▷ 进入凡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