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艺求精,心贵公墨非墨

发表于-2012年06月10日 上午10:16评论-5条

——浅评杂文编辑喜有此李

杂文易写,但写一篇出彩令人叹羡叫绝的不易;同理,杂文编辑“好当”,但当一个令众人叫好叹服的委实不易。

对杂文写手评说已是不易,评说一个杂文编辑则更不易。

虚度了五十多个春秋,爱好了杂文多年,对杂文略知一点皮毛,颇知这池水之深浅。故从不敢轻易对他人大作指手划脚说三道四。这些年里,只是给几个挚友的杂文写过一点肤浅评述,却从未对任何一个杂文编辑写过一个字。其原因不外乎是自己的杂文水平颇一般,虽然当过几天杂文编辑,编辑的水平也差强人意,有何德何能再评说一个杂文编辑呢。

写这篇文字缘于上年以来,一个网络杂文编辑闯入眼帘,以我的眼光看颇为抢眼和引人关注,令人不敢小觑,不得不刮目相看,故萌发一探究竟说道说道的念头。在纸媒做过几天编辑,也在几家网站做过杂文编辑,先后编辑过四千多篇杂文,对编辑杂文体会和感受非浅。偶然间碰见了一个令我眼前顿然一亮的杂文编辑,不由自主地叫我倍加关注和跟踪。正是由于这个缘由,才让我由此有了一份以外的收获——结交了喜有此李先生。我俩交往中,我喜欢称他为“李子”。

这一年多的时间,李子给我编辑了数十篇杂文和几篇小说等,也看见他给别人编辑的一些文章,仔细咀嚼之后总的感受是,李子的杂文编辑中浸淫着、弥散着、彰显着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和个人为文编文的准绳,即“艺求精,心贵公”。

一、艺求精

做杂文编辑的皆是写杂文的熟手抑或是高手。但这些编辑基本是业余文学爱好者,既非知天下晓万事,也非通万千达天地之神人,其个人文学修养、文学功底、文字功力,个人阅历、知识面、文学天赋……决定着编辑水平的优劣轩轾。编辑的写作水平也并非皆高于作者,篇篇精彩超众。我曾在一篇杂文里说,编辑《白鹿原》的编辑就不一定能写出那样的恢宏巨著。但身为编辑应具备一双慧眼,要能要能读懂读透文章,辨识文章的优劣轩轾,这也是做编辑的基本条件。可谓打铁的首先要自己过得硬。如若把编辑杂文视作一门技艺的话,这就要求杂文编辑对杂文的理解、认识、评判等方面的能力力求精益求精,使作者饱含心血的文字结晶得到公正的对待。

网络的杂文编辑和纸媒的杂文编辑有着明显的不同。纸媒杂文无需加发编者按,若非领导指令,一般编者按极难出现。而网络媒体则不然,一些认真负责的网站,来稿无论文章优劣长短,只要采用一律给予“编者按”的待遇。这充分体现了对作品的重视和尊重,同时也起着导读作用,对帮助读者尽快准确理解作品无疑有很大的裨益。因杂文的个性所在,其表现手法多样变化,倘若个别编辑不知晓杂文的曲笔反讽等手法,把字表之意理解为作者真实意图,就会形成完全反向理解,导致编者按南辕北辙,继而必定是对作品误判误杀,不仅会伤害作者,同时叫读者小瞧编辑本人,也会小觑这个网站。我亲眼所见这样闹出笑话的事例在一些网站不乏一二。

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杂文编辑,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努力、任劳任怨,积极主动,多编稿件,更需要熟悉和精通“业务”,知晓熟稔并掌握杂文的各种写作技法,包含杂文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等等。

一年前,我的一篇杂文在某网站发表并附有编者按,那按语写得准确精辟,透彻理解了原文,将之提炼浓缩,文章主旨和核心一目了然,简述和评析了文章本身的写作技法,并有编辑本人的共鸣和共振,抒发他的思想观点,对文章认可和评级恰当公正。这样对文章的解读和下按语,应当说编辑功夫不俗,令我为之眼前一亮,从此记住了“喜有此李”这个名字,并从心里认可和叹服这个编辑。我揣测,此人当是年岁四五十或更大年龄以上饱览群书知识渊博的编辑老手,且是个写杂文的高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编辑我的杂文愈来愈多,我对他编辑杂文的了解也日益加深。我感觉,李子的按语不但精辟,文字精准精炼,内容与众不同之外,往往在按语里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使短短的编者按字字考究句句精当,也给原作增光添彩。更叫我称赞的是,在他的按语里,时常闪烁着原文未及或欠缺的思想观点火花,不但补充、丰富和完善了原作的不足,使之意境加深和升华。同时也对作者是一个不驳颜面而巧妙的帮助和提醒,而这一切皆在润雨细无声之中,既不明确指明原作的不足,又能叫作者心领神会心服口服,这种方式令人折服和感佩。一个杂文编辑,能达到这个地步和境界实属难能可贵。这其间,尽显他的学识和杂文写作的水平,也是他做人诚实高尚的一个佐证。这个编辑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日渐挺立起来。写杂文这么多年,结识的杂文朋友和编辑也不算太少,印象挥之不去或愿意做朋友的不多,这个编辑应该在可以做朋友之列。

在以后的交往中,我俩依然在网上“背对背”,彼此只见文字不见人,尚未上升到朋友一说。实际上仅仅是他编辑我的杂文,我跟帖回复表示感谢,彼此间并无真正的谈天说地畅谈杂文。直到今年初,因一篇文章我们才互加了qq好友,我才得以认识了这位“李大编辑”。一聊天,大出我意料,李子才36岁,小我整整20岁,而他的学识和思想一点不亚于我这等年龄的老头子们,内心旋即升腾一种羞愧,真应了我时常爱说的一句玩笑话:尿床早不等于文章好,吃盐多不意味学问多。年龄在这儿给我幽了一默,美美撞了一下我的腰。第一次聊天就聊得热烈深入持久,不肯离席,若不是老伴连呼数遍开饭,真不知道那份痛快何时是了。我为结识这个忘年交而愉悦和自豪。

李子编辑杂文颇在行,功夫不是“一般般”,叫人不敢小觑也,也或许他天生就是个编杂文的好材料。他给杂文《牛在“重点”》的按语是:从“知识越多越反动”到恢复高考,邓伟人的拨乱反正无疑高瞻远瞩,功在千秋。确实,“科技兴国”一直是我们发展的方针政策,倘若没有对教育进行有力的扶持,没有对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文化知识从何而来?科技兴国从何谈起?然而,时至今日,一切都已变了味,严重脱离了邓伟人的初衷,原本属于一方净土的教育阵地在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环境熏染下,已然沦落成追逐利益及片面谋取成绩的场所,而所谓的重点学校尤为如此。“场内考儿子,场外考老子”,为了考上所谓的重点,望子成龙者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教育一方则大有愿者上钩的悠然自得,一方愿打一方愿挨的背后是各种旁门左道应运而生、层出不穷,教育至此,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能不堪忧么?因而,这已经不仅仅是教育界深思的问题,而是值得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牛在“重点”》写于高考结束之时,深具时效性。作者以独到的视角,翔实的事例,深刻的剖析,一一戳穿“重点”隐藏的诸多把戏,当中既有人们习以为常、见惯不惯的一面,亦有响亮名头掩盖下鲜为人知的秘密,由此引发了作者对目前教育弊端的思考,延伸出对民族未来的隐忧。理据结合,循序渐进,文字不温不燥,论述可圈可点,思想、见解均见不俗,更有不凡意义的揭示。力作,举而共赏!

这个编者按,全面准确对原作的理解和解读,可谓他按语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叫原作者我本人也未必能写出这精美的编者按。由此可见他杂文鉴赏能力之一斑。

年龄和能力及水平不能划等号,从业时间长短并不代表能力和水平。写杂文多年庸庸碌碌无多进步者、编辑杂文成千上万的老编辑,“眼儿”混沌者也不乏一二。

众所周知,现在批评性杂文特别难写,难就难在尺度的把握上。这个“尺度”无形无影,没有明文圭臬,令人捉摸不定,却无时不在显其神威。杂文没有锋芒,好似一碗温吞水隔靴搔痒读之乏味,锋芒毕现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稍微把握拿捏不当就容易撞红线违规,不但给自己招致麻烦,同时也给网站惹事生非。李子自有他的说法:“敏感的词汇是比较头疼的事情。何谓敏感词汇,并无明文规定,只能靠自己体会,而且此一时,彼一时,彷如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般,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这就需要编辑具有敏锐的判断力,而且从网站的大局出发,切实履行编辑的责任,酌情删减。” 如何把握拿捏好一个“度”,不违规又能针砭时弊鞭辟入里,是衡量一个作者功力和水平的无形尺子,对编辑依然。而李子做杂文编辑以来编辑过的两千多篇没有叫作者沮丧和失落,没有叫领导为难和坐蜡,没有给网站惹事添麻烦,反而受到读者的好评和作者的敬重,就是编辑数千篇的老杂文编辑也未必能人人如此。

上述这一切,结缘于他对自身业务的刻苦钻研和深刻领悟,缘于对业务的精益求精。

二、心贵公

杂文,是最直接最直白表达立场、思想、观点的文体,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想观点。对和自己思想观点一致的文章公正比较容易,和自己相左的或直接对立的能否公正待之?对自己的杂文朋友,对陌生作者,尤其是和自己有过争论或隔阂的作者会怎样?对网站领导、总编、主编和其它编辑同仁与一般作者能否一视同仁?处处离不开公平二字。

诸如这般既具体,又绕不过去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编辑能否一碗水端平,能否公正公正,能否坚持对文不对人,以文字质量论高低定优劣,考验着手中持有决定权的编辑,是难过的一道坎儿。客观要求编辑始终保持一颗公平心,无论与己观点是否一致,无论作者是何人。

公平,对广大作者和读者尤为重要,也是编辑和网站形象及声誉的间接体现。

一些网站由于缺乏公平而闹出的矛盾时有耳闻,人情精华、欺生惠熟、压制反对意见等等,使得一些作者愤然离去,给网站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公平、公正,言之简单,行之甚难。从一些网站作者和编辑发生的争执便不言自喻了。个别网站办成了小官场,惟“官”是从,抛弃公平随心所欲。某自称大文学网站的主编们,在其网站发文章无论水平高下一律精华,甚至一些明显有瑕疵的文章因为是“官”也授予精华,普通作者的文章明显优于“官员”的某些文章却不能精华。而这些人把他们的“精华”文章拿到其它网站发表,时不时获得的仅仅是最低级的“审核通过”。“货”如何,要大家评判。这叫我想起了一件往事,1996年西安晚报举办了一次题为《外向型城市?西安人》的大型征文活动,来稿近千件,参赛选手包含一些文学界贾平凹、叶广芩在内的一些名家大腕,多数是籍籍无名的文学爱好者,获奖作者前十名不是那些大腕,而是普通的文字爱好者,在获奖的59名作者中,叶广芩排名第20位,贾平凹第50名。公平与否,一目了然。

还有一个体现不公的方面尤为突出,编辑本人思想观点和作者不一致,逢其打压甚至退稿,以自己的喜好决定作品的命运。在不违法的情况下人人皆可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个别编辑就因为作者与自己的思想观点相左而在文章的评级上竭力打压,在按语中挖苦、讥讽、诋毁,抑或直接上阵批驳,甚至找茬儿退稿。这种编辑在一些网站不乏一二,且不以为丑还洋洋自得。。

很想知道,李子是如何对待公平问题的,对话中李子说:“杂文的特点就是各抒己见,只要作者的观点不违反法律法规,不相悖于道德伦理,不违背客观事实,就理应得到充分尊重,作为编辑,断然不可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对该观点进行刻意迎合或诋毁,理应充分发挥桥梁式引导的作用,交由广大读者评判。”

说的实在、结实、精辟!

说得好,行的如何呢?为此我翻阅了李子编辑过的文章,找到了与他观点相左的文章,仔细咀嚼品味了他给那些文章写的编者按。有一篇编者按可能说明问题:“信仰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支撑,虔诚的信仰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当然,信仰也是自由的,理应是发自内心的,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信仰。作者摆数据,引事实,谈理论,由古至今,由外到内,一番渐递渐进的论述之后,引出了信仰的重要性,抛出了‘以毛泽东为信仰’的观点。总的来说,信仰没有错,但信仰不能演变成信奉;崇拜不能成为造神。作者的观点很明确,值得探讨。”

言必行,行必果。在李子身上体现了,颇显男子汉的气概。没有故意偏颇或是讥讽、嘲弄和诋毁,更没有在按语里直接参战与作者公开论战的,彰显了编辑应有的中正、客观立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要说三十多岁正当年的血气方刚汉子,就是饱经沧桑的老夫子,在“心贵公”上切切实实地恪守自己的诺言也是相当不易,而李子做到了。这是人品和人格具体体现。编辑不是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是不能反驳作者的观点,应该在跟帖中,抑或单独著文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而不应当在编者按中,因为编者按代表的网站,而非责任编辑本人。

李子,不仅是个出色优秀的杂文编辑,也是一个实力不俗的杂文优秀写手。他的杂文中体现着娴熟的杂文写作技法,厚实的文学功底,不俗的文字功力,敏锐的目光,独特的视角,睿智的思想,理性而鲜明的观点,体现着血性和气节,体现着一腔赤诚之心……除此之外,李子还是个多面手,小说、散文、诗歌样样能来,且水平不凡。

多年学习和欣赏杂文,我以为杂文万不可失去理性而一味偏激。上好的杂文不在如何慷慨激昂火冒三丈横劈竖砍和一味的“酣畅淋漓”,而贵在坚韧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更要彰显冷静思考和必须的理性,客观认识分析事物的本质,阐述自己的观点,以理服众,使之耐嚼耐品。李子写杂文并不是太多,但其中出彩的并非罕见。今年他发表的《“公道自在人心”之谬误》一文,文字虽不算长,却在文中展现了实事求是,客观理性,纵论今昔,正反雄辩,纵横捭阖,凸显思辨,层层剥笋,直击内核,一刀毙命的娴熟老练手法。该文说理得法,深刻透彻,从而使观点立于不败之地。无疑,这样的杂文乃佳作上品。

看他的杂文,看他编辑杂文的水准,谁能相信这个出色的写手和编辑,才刚刚接触杂文两年多的时间,其老练老辣程度绝不亚于十年八年的杂文老手和老编辑。从业时间长短,并不代表稚嫩生涩,也不代表水平高下。这和他长时间积淀的文学素养和各方面知识,以及关注时政等方面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是多年的前期铺垫和自有天份加勤奋刻苦努力的在短时间集中地喷发的结果,实属不易和不可多得。李子本人颇自谦:“作为一个在网络文学滥竽充数的编辑,本人虽然也编辑过些许文章,但很多地方做得远远不够……”没有轻浮和虚荣,更没有个别年轻得势者自以为是的不可一世,甚或小人得志般的张狂,有的是质朴、本分、谦虚和自知深浅。

说起淌进杂文这条河,李子的感悟颇值得咀嚼和回味:文学领域不能没有彰显思想见解的杂文的一席之地,社会时事的发展不能无人问津,我想,创作杂文便是关注社会时事发展一种最好的方式。约两年前,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文学网站,在此之前,一直喜欢利用空闲时段阅读与历史有关的书籍及关注时事新闻的评论。进入文学网站后,因为过去一些浅薄知识的积累,便尝试着创作杂文,以此延续对时事的关注。期间断断续续地写过60余篇杂文,虽然数量与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但一直在努力。后来,经朋友举荐,进入了网站的编辑队伍,担任过杂文栏目的编辑与主编等职务。曾经一段时间,在三家网站同时任职。任网编一年多以来,审核文章约2600余篇。对自己来说,杂文编辑工作除了为文友服务之外,也是表达对关注社会时事发展行为的一种力所能及的支持。我深信,无论是编或写,自己纵然渺小,但最小的关注、最小的支持都是一种力量。

如果按李子说,他做杂文编辑是“滥竽充数”,那么文学网站多有一些如李子一般的“滥竽充数”者,岂不大幸也!

年纪虽轻,却异常冷静理性,不狂不躁不偏激不愤青,备显稳重和老成。这也正是杂文高手大家应有的基本素质。有理由相信李子在杂文写作和杂文编辑路上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李子的笔没有停滞和中辍,思想更加理性、活跃和成熟,假以时日必定会创造出另一番新成就。再过五年、十年李子将会发展到何种地步,真是难以预料和揆度。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话永远不过时。

2012.06.10. 10:00.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墨非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精华: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通过作者的介绍,使我们认识了一位认真负责的杂文编辑喜有此李。
其实,无论是作为什么编辑,都需要做到艺求精,心贵公,才能是一位出色的编辑。

文章评论共[5]个
绍庆-评论

说得好,艺求精,心贵公,不光是杂文编辑,小说,诗歌,散文编辑都应如此,无私才无畏,自己半桶水,怎么去去审核别人的文章。当然,有的作者对审核不满意,那也是多方面的原因,或者是不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是不符合编辑的审美标准,但只要出于公心,他们都会理解。在今后的审稿过程中,都要精益求精。(:012)拜读佳作,周末愉快。(:012)(:012)at:2012年06月10日 中午1:09

墨非墨-回复谢谢老朋友关注和光临,谢谢支持和共鸣,谢谢鼓励和抬举了。但愿编辑都能艺求精,心贵公。祝好! at:2012年06月11日 上午11:06

拈花汉-评论

赞同 欣赏问好朋友at:2012年06月10日 下午3:22

墨非墨-回复谢谢朋友关注和光临,谢谢支持和共鸣,谢谢鼓励和抬举了。但愿编辑都能艺求精,心贵公。祝好! at:2012年06月11日 上午11:07

墨非墨-评论

谢谢老朋友关注和光临,谢谢支持和共鸣,谢谢鼓励和抬举了。但愿编辑都能艺求精,心贵公。祝好!at:2012年06月11日 上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