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幸与不幸木木MM002

发表于-2012年06月08日 凌晨3:00评论-3条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都在边开车时边听用u盘下载的百家讲谈之唐宋八大家。康振老师固然讲得很精彩,但是唐宋八大家这几个人本身也的确是不同凡响,他们远远不止是执唐宋散文之牛耳那么简单。他们的作品以及人格,一直以来都在光耀着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坛,并且成为文化基因,一代代地滋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后生子民们,并且生生不息。其中的苏轼与韩愈,总在各个版本的中国十大文豪排行榜里面稳居其二,另外的欧阳修,王安石,柳宗元,也是作为文豪级别的人物让我们这些后人耳熟能详。

另外的苏洵,苏辙与曾巩,尽管现代人知之不多,但是只要你会背苏轼的那篇著名的咏中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你就应该知道这首诗就是苏轼因为‘兼怀子由’而写的,而子由也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苏子瞻。至于苏洵,最开始的印象是从三字经里面来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藉”。后来及书看多了,才知道他们父子三人作为同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里面的一门三杰,可谓名头大了去了。号称‘三苏’的他们,与汉末曹操家族之被称为‘三曹’的曹操,曹植,曹丕两相辉映,那可真是一时之瑜亮!至于曾巩,尽管今人知之不多,但是在民国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他的文章及其地位那绝对是不可小视的!

听完了康振老师的精彩讲述,我发觉了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这八个人之中除了苏洵的官职比较小且时间不长以外,其他几人的官场生涯都比较曲折与坎坷,大都受过不少磨难与很长时间的不得志。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磨难与不得志才最终成全了他们在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功。中国绝不缺少几个象七象八的官员,假使他们在官场都很成功的话,或许,也就没有了当年那种耀眼的八大家们齐相辉映的湟湟风采。有人说,中国有太多的文人,只不过是失意的政治家;而太多的政治家,只不过是得意的文人。但是能够在政治与文学两方面都很得意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也许是富贵与安乐容易使人消磨,苦难与挫折才反而更能使人奋起吧。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李煜,做为南唐后主,在国破家灭以前尽管他的才气也很好很杰出,但是真正使他大放异彩的传世词作却多半是后来被软禁之后所作。最著名的当然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还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及“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没有这种家破国亡的切肤之痛,当然也就没有这些抑郁悲怆,淒美至极的作品问世。正所谓家国不幸诗家幸,中国少一个平庸的皇帝一点都没什么,但是如果少了一个李煜这样的“千古词帝”那才是真正的不幸!

回到唐宋八大家的话题,首先要说的就是苏轼。因为遭逢所谓‘乌台诗案’的惊天巨变,而被贬谪黄州。据康振老师所讲,其贬谪其间,是没有工资的,所属官职所谓团练副使也只是挂名的,其实质就是被监视居住。你想想,一大家子数十口人,没有收入没有好的居所,而之前积蓄又不多,朋友们也不敢来帮助,你叫他们怎么活。一下子从风光无限的湖州太守任上到锒铛入狱,再到被贬至黄州(还是侥幸),一家人在湖边搭草棚,盖雪堂,垦荒地。你想想,这是怎样的巨大落差。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因为这位伟大人物的到来,才成全了黄州,得以留名千古。而苏轼的《念奴乔-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也正是因为这次贬谪,才得以横空出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抚今追昔,气势磅勃,又兼诗情画意,文思滔滔。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这次贬谪,当然就没有这几篇光芒万丈流芳百世的作品的产生。如果他一生都没有到过黄州的话,或只是随兴一游而没有这种抑郁落寞沉重悲苦的心境的话,他怎么可能会把黄州赤壁写的这么生动传神和襟怀博大呢!正所谓境由心生,文纵天成!黄州正是因为苏轼的被贬到来从而莫大幸运,从此被一代代的文人墨客所凭吊和怀古,而至今更成为旅游胜地而日进斗金!就好比浙江小城富阳,因为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传世大作《富春山居图》而得以声名遐迩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一样!其它因为名人效应而带动旅游效应的地方还有很多,说是数不胜数也毫不为过!你比喻成都的“杜甫草堂”,山东的“孔庙”等等等!

当然,苏轼的被贬之地也绝不仅仅只是黄州这一个地方,其它还有很多,辗转十余地,最远还到过海南,那时的海南可不是今天的海南,当时的海南叫天之涯海之角,一向被中原人士称为不毛之地和蛮瘴之地,几视为有去无回之地。苏轼的这数十年贬谪流离生涯,就象他自己所写的一样:“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尽管他把自己写的这么凄惨,勾画的如此传神,但是他却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苦难打不倒他,颠沛也没消磨掉他。相反,反而更加成全了他那种超然旷达和乐观率真进退自如的人生新境界。无论什么处境,他总能找到对策,总能诙谐和安慰自己!当然,有这样的天才,尽管一路风雨一路行,那自然是一路文章一路新!那些因他到过的地方或多或少地都会因为他的到来或作品而得以留名后世,很多的地方都还修有可供凭吊与纪念的建筑或景观,这自然是这些地方的幸运!

八大家里面声名最著的还有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不仅是提携苏轼等人的恩师,更是开一代文章风气之先的一代宗师。他最让我们熟悉的作品当然是《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而尉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么一篇优美动人,清幽美绝的散文作品不止是我们现代人看来爽心悦目,据康振老师所讲,当时文章甫一问世,就引起哄动。所谓竟相传抄,洛阳纸贵,而当地滁州琅琊山,更是被幕名前来的人们所寻访踏遍。尽管如欧阳修自己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是听完康振老师所讲之后,才知道,这篇优美的游记产生的背后,其实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曲折与深刻故事背景!欧阳修之所以到滁州来,当然也是贬谪而来的,而且是因为一个莫须有且难以启齿的罪名来的。一代大文豪,竟被他一度抚养过的姐姐的继女诬告lu*n伦,真是百口莫辨。当然,这背后当然是因为他与范仲奄等们所力主倡导的政治革新,因为触却了太多当权者与反对派们的利益而被相互倾轧,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的深层次原因在作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正是因为欧阳修的正直无私和光明磊落从而让对手们难以找到扳倒他的理由,才最后整出了这么一个下三滥的无赖招数来。因此,才刚四十岁的欧阳修,一到滁州,就给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叫“醉翁”,说什么“苍颜白发,颓乎其中”,难道他是真的醉了,真的白发了吗?这只不过是因为他心情无比抑郁而又无可言说而已!

表面上看来,欧阳修一心为官,踏实为政,与民同乐,闲瑕之余还可得以徜徉山水 寻幽探胜,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在悠然陶然中宠辱皆忘,何其快哉!但是,内心深处的那种憋闷与苦楚又岂可与人道哉。因此,他也就只能这样以山水和美酒来说事与排遣了。但不管怎么说,滁州是因此而出名了,《醉翁亭记》这篇传世佳作还有其它诸如《丰乐亭记》等好作品也因此而诞生了,你说这是幸还是不幸呢!从一时的不幸从而成就更加不朽的盛名来说,那自然是大大的幸了。

还有柳宗元,同样是一位大家。因为古文运动,他与韩愈并称“韩柳”,因为写诗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还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当然,更出名的是他与其它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还有更大名头的“千古文章四大家”之韩柳欧苏。这么多的晃眼的头衔,可以想见的是他的文名是如何的不同凡响。可就是一个这么出彩的人,却一生噩运不断,苏轼是“黄州惠州儋州”,他却是“永州柳州邵州”,更为可恨的是苏轼一生还曾得意过平反过也当大官过,而他柳宗元却终其余生都一直在偏远地方挣扎求存,并最终病逝柳州。尽管他早年出身较好,少年得志,开始当官时也顺风顺水,但是没几年就因为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地而遭贬谪,同时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等一共八人。最严重的还是因为他们在封谁为太子的问题上面得罪了后来的皇帝唐宪宗李纯,从此被记得死死的,逢敕不敕。十余年后,通过多方求助得以被敕回京之后,只一个月不到重又被贬柳州,并最后客死其地!二十多年的大好年华就这样被抛掷在所谓穷乡僻壤的永州柳州等地了。但正是这些所谓的边远之地,在柳宗元失落的笔下,却被描绘的那样玲珑剔透和美不胜收。特别是永州的山水,因为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而得以传神而绝美。就象他在《小石潭记》里面所写的一样“伐竹取道,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是怎样的一种空灵的笔触,怎样的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说是清新峻美已远不能形容他所能带给我们那种直面而来的山水质感了。正如一首歌词里面所唱的一样:“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这永州的山水,也就象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绝世佳人一样,经过柳宗元的这样一番雕琢,倾刻间就变得光彩夺目,天下皆知了!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这样独步中国文坛,成为一时绝响,但你能说这中间没有永州的功劳吗?如果没有永州的这些山水,他的游记作品又以什么成为依托呢?或者说,如果没有柳宗元的被贬永州十年,也许根本就没有这些游记的产生。毫无疑问,不仅是柳宗元成全了永州,永州也成全了柳宗元,成全了他在中国山水游记和中国文坛中的崇高地位。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固然写的好,但比起这些更有质感的游记来,从某些方面来说自然是逊色不少!苏轼的《赤辟赋》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固然也写的很好,但是他们的特点是在写景之余生发议论,其纵横捭阖境界固然阔大,但也少了柳宗元的这份纯粹和天然!也许是,他这个人本身就是很纯粹的!就象他的另一首小诗一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纯粹到纤尘不染!

八大家里面的另一位巨人韩愈,被时人称为“文章巨公”,后世更称为“百代文宗”。韩愈早年一直不得志,后来又是颠颠倒倒。开始是考进士时三试不第,在二十五岁那年好不容易考上进士之后接着考博学宏词科又是连考三次都没中。没中也就没法做官,在奔走京师多年穷困潦倒并连续写多篇自荐文章给当时宰相都石沉大海之后,就只有退而求其次转向做地方官僚们的幕府,毕竟生存才是第一的。后来他因为文章的名气愈来愈大了,开始被迁到京师当四门博士。再后来好不容易升到监察御史了,不久又因为其本色不改的敢为直言忠谏而第一次遭贬阳山令,之后因为政绩卓著又被逐渐提升。直到因为作为行军司马参与平定淮西叛乱立有大功而升任刑部仕郞,自此成为朝庭重臣,但后来却因为奋不顾身力谏宪宗勿迎佛骨太过一事被贬潮州,尽管后来又被召回长安并任要职,但没几年就病逝于长安。

之所以如此详细地述明韩愈一生的重要轨迹,就是为了说明这些坎坷不平的经历带给他在文章风骨和个人人格的方面深刻影响。他的大部份作品就是在这种一直不得志或者纵使得志也一样敢于振笔直谏的状态下也写就的,比喻《师说》,《马说》,《进学解》,《送穷文》,《论佛骨表》等等。另外说到他所贬谪的两个地方任上阳山与潮州来,那就完全是地以人名了。尤其是阳山,当年那个穷乡恶水之地,在他的仅有一年多一点的任职期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他使蛮荒落后,少礼无文的小县城走上了重文兴教,礼仪有序的文明之路,其次他勤政爱民,一心一意为民办好事实事。从愚昧到文明,他居功至伟。因此有人说,是韩愈成全了阳山,这一点你今天到广州阳山去看就更加明显。无处不有韩愈的影子,什么读书台,贤令山,韩公祠,韩山书院,韩愈路,韩愈纪念馆等等等。 一个一千多年前的文人县令,能够在一千多年后还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渗透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及经济与各个方方面面,绝对是不多见的。有趣的亦有一些人提出是阳山成就了韩愈之说,说什么韩愈在贬谪之后的时日里,正是因为在阳山的与民亲近和自我反思,从而才形成与促进了他那种“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散文风格和亲民情怀。真耶、假耶?也许言过其实也许确有其事吧!至于韩愈的被贬潮州,正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韩愈被贬,潮州受益”。我没去过潮州,但据说潮州有一座山叫韩山,有一片水叫韩水,有一条河叫韩渠,有一条路叫昌黎路,还有一个学校叫昌黎学样。你想想,对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这是一种怎样的城市礼遇和世代相传的敬意!从阳山与潮州的这些现象来看,韩愈的两次被贬,几乎是愈发地显得光辉了,我们甚至要感谢和呕歌他的被贬! 

当然,我们后人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痛,但是韩愈当年在被贬到潮州的行路上所写的一首诗,还依然可以让我们清楚地洞见他当日那种无可名状地悲怆与凄苦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伟哉韩愈,壮哉韩愈!

当然,中国的文化名人不止是只有唐宋八大家,其它跟上面几位有类似经历从而留名千载的又何止百千!官场失意,文场得意,千秋美名更得益。借用司马迁的一句相当有名的话叫:“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之所以花这么多笔黑写这几位八大家们,主要是因为对他们的文学成就与人格魅力高山仰止。我们这些后生子民们躺在巨人的树荫下享受着琼浆美汁的时候,无法不心生感慨。但是他们的成功主要还是得益于他们那种天纵的才气,所谓得意失意与苦难成就人生,其实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真可谓八杆子打不着。正因为没了那种文采与才华做底韵,所以我们纵使失意不失志也枉然。

如果非要说一点牵强的体会与引申的话那就是:不要太汲汲于富贵功名或成败得失,无论什么事,必然有正反两面,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也许在某一件事或某一时段上你会失败或失意,但是,这也未必就一定是多大的坏事。有人说,上帝在左手帮你关上了一扇门的时候,它右手同时为你打开了另一扇门。也许,就正如我们的一句民间谚语所说的一样,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但是有一点,就是你不能在挫折面前沉伦!随波逐流的人生写不出成功!

坚忍,执著,奋发,或者换一个角度前进,才有可能开启另一扇暂新的人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木MM002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金子川推荐:金子川
☆ 编辑点评 ☆
金子川点评:

用幸与不幸引擎,对八大家做了精细的论述,可读,推荐!

文章评论共[3]个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问好!(:012)(:012)(:012)at:2012年06月08日 早上9:19

贪恋你的温柔-评论

很好,来看看我的at:2012年06月08日 下午3:29

木木MM002-评论

谢谢各位的拜读与指点,,,,at:2012年06月08日 晚上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