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拾荒了半天,突然在一个犄角旮旯看到了一个议论,说是“寒门不出贵子”。
这使我不由得眼前一亮,这不知道是哪位“专家学者”的又一新世纪言论,果然一鸣惊寒门。
他这言论我细想想也是说得过去的,怎么说?所谓贵子在他嘴里应该就是所谓的千金之子吧,那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那么垂堂之处就是你寒门小子该坐之处,为啥坐不垂堂,查了下,说是怕屋檐下掉下瓦来砸死人,乖乖不得了,这千金之躯怎能被瓦片砸死呢?那为啥寒门之子就没有这担忧呢?这个我就觉得,既然是寒门了,你还能住的起盖瓦片的屋子?住草屋就不错了,既然是草屋,掉根稻草自然是砸不死人的。
看到此,那言论的始出者可能会说,你小子断章取义,他说的是现在高等学府里寒门之子少了,贵子指的是天之骄子,有大学问的人,是拥有太阳的人,是属于治人的劳心者。
哦。原来如此,那么我举几个历史上的大学问的寒门之子,或者寒门的治人者。正当我要例举的时候,他可能又要说,不是跟你谈历史,看清我的论断了么?我的论断是现今的高等学府寒门之子所占比例少之又少。故,结论为“寒门不出贵子”。
啊,知道了,这个所占比例的减少是什么原因呢?我来想想啊,寒门应该住在农村吧?那么农村的学校跟城市相比如何?嗯,估计差别也不会小。那么农村学校的老师与城里老师之间学识相比如何?嗯,估计差别也不会小。那么为什么以前所占比例高,现在不高了呢?嗯,可能是以前那批灵魂的工程师不计较贫富的吧?所以安心在农村教授寒门之子。那么现在他们一退休,自然后继无人?继承人都跑富地去了?倘若如此的话,我是不是也可以下个评论“寒门不出贵子”原因在于老师?
看到有个人说了个反驳的评语,说是由于寒门之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所以没心思去学习。
对不对呢?也有点道理吧,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点夸张。现在不是有很多农业专家推广的转基因农作物么?农民不是兴致勃勃的大面积种植么?怎么可能食不果腹嘛。肉也有的吃嘛,那么多的黑作坊里的猪肉不能吃么?还可以加点流通广泛的地沟油红烧嘛。再搞点其它肉加点什么化学剂变成的烤肉不是也很香么?再弄点破皮鞋熬成的果冻作为宵夜嘛。总之吃的是够的。
现在也有什么免费午餐啥的给寒门学生嘛。估计吃顿免费的该振奋精神,为国之崛起而奋斗了吧?奋斗是奋斗了,君不见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奋斗在祖国大地上?平地高楼万丈起,他们成了治于人的劳力者。
既然是劳力者自然不入劳心者的法眼了,拿盖楼来说吧,没劳心者的精心设计,没劳心者的现场施工,没劳心者发放工资,你们盖得起来么?会去盖么?
这么说的话,他们当然不会去盖了,估计他们都回去种地后,人们就得在风雨中看着劳心者手中的蓝图画饼充饥了。
啰嗦这么多还是没有说出贵子出哪门呀,这不是在说废话么?
废话就废话。
-全文完-
▷ 进入无花无酒锄作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