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盼到儿子读小学了,听人说择校至关重要,那时我们刚刚搬到市区,买房考虑了地段、价格,可百密一疏,没将学校考虑进去。一打听才知道,小学数北正街、高山街、育英最为出名,无奈皆不在我们户口范围。千方百计托人也不得其法。只能将儿子送入了位于新一村的胜利路小学。因为我实在无能择校。胜利路小学汲汲无名,座落在菜场里面,环境复杂。
儿子的班主任姓李,约四十来岁,精明干练、温柔慈爱,闪亮的眼神时时透出母性的光辉。现在,李老师虽已成记忆,但她却是我儿子的第一位恩师,是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儿子原有些儿调皮、好动,做事不太专心。在老师的建议下当了劳卫委员。管着教室门钥匙,早晨第一个到校,开门。放学最后一个回家,检查卫生。李老师常鼓励他,他还用零花钱买一版版的小红旗,作为同学的奖励。初尝到了管理的乐趣,他做事变得专心致志。每天像个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回家。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殊荣一项不落地落在他头上。那时,他的成绩并不拔尖。在四年级还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大滑坡,懒散的毛病重抬头,许是兴趣降低了,迷上了电脑游戏,成绩更不理想。李老师和我电话交流,我很着急,老师用轻松的语调安抚我。过了两周,儿子回来告诉我,李老师让他担任副班长,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有一个月试用期。我明白这只是老师的一个策略。于是我也鼓励着儿子。小学,就这样在李老师的关注下,他走出了游戏,成为一棵笔直成长的小树苗。
小升初,我们又开始紧张起来。起跑线上已经输了,中途不能再输。我们的目标早已瞄准市五中,听说管理严格,升学率高。于是掏尽口袋,用仅有的一点存款在五中斜对面买了个20平米的小公寓。以为这次会择校成功。没想到,入学通知书上赫然几个大字“第七中学”,又让我们傻了眼。第二次择校宣告失败。
初中三年,带儿子的是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姓袁,从石门刚调到市里,说话带浓浓的石门腔。他的教育风格与李老师的怀柔政策截然不同。严厉与幽默相结合,刚柔相济。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善于观察学生,做到细心细致。有时经过了耐心的解答,学生还解不出题时,他就一记爆栗子,然后配上一句“你这伢子,怎么不明白”。石门腔中去声较多,再加上卷舌音,错落有致,绕有趣味。儿子尝到了爆栗子,就在家中模仿这句口头禅。儿子从起初对他的不以为然到后来的十分敬重,除开丰富的学识,更有老师艰辛的付出。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与老师是分不开的。儿子连续在市化学、物理竞赛中获奖,在市直“三独”比赛及演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也在袁老师的安排下,多次在家长会上发言。最终儿子以年级第一、七a、近340的总分圆满完成初中学习。暑假时经学校推荐,还参加了sm1考试,虽未被录取,但我依然为他的成长欣慰不已。袁老师,谢谢您!
高中,是进入重点大学前的最后一站,也是关键一站。择校又提到了日程上来。正当我们筹谋着进一中或芷兰时,七中的校长及袁老师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留在七中继续就读高中部。我们以为七中以培养艺术特长生为主,所以一直犹豫,甚至将儿子的各项资料带到一中招生办。儿子一句话,让我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妈妈,七中的老师都对我很好”。于是我只能安慰自己,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吧。只要努力,哪里都能成龙。
儿子现在已是高二学生,经历了两位班主任,施老师和彭老师,都是责任心极强的女老师。经常陪着学生学习,很晚回家。有一次偶然听到市广播电台播送着对彭志英老师的报道,我又感慨万千,儿子,你何其有幸!去年年底,他作为高中学生代表赴日交流访问,回来后以市学联会代表身份参加学联会换届选举。如今,他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即将进入党训班学习。
面对社会上择校风盛行,平凡的我们也许不能免俗。君不见重点学校周边房价疯涨?但三次择校的经历告诉我,就读所谓的“名校”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成才需要多方因素结合。我不知道儿子还会走多远,但至少现在阳光灿烂。因为他拥有了更多的自信,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择校无必要,不小心还会给孩子上一个痛苦的紧箍咒。每个学校都有好的老师,遇到一个好老师才是一生的福气!
2012-5-22
-全文完-
▷ 进入落花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