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出菩萨”浅谈无花无酒锄作田

发表于-2012年06月05日 上午10:56评论-2条

跟朋友聊天,他说看了我的《搭白舌》里的端午习俗后,有了想写另一习俗“出菩萨”的想法,我在此就先抛砖引玉下。

先简短的介绍下我的家乡,据《高淳县志》记载,高淳乃明宏治四年由溧水分设县置。位于南京西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高淳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中国首个国际慢城。

回归正题,对于出菩萨这个习俗,我有见过,但没参与过,而舞龙灯我却是亲身参与了,当时我舞的是龙珠,也算有技术含量了,但这次是说出菩萨,所以舞龙灯就留待下次再说吧。

高淳由于地处偏僻,在解放前交通又不便利,所以很多风俗习惯都得以流传了下来,就连方言都是原原本本的古吴语,与周边地区的无一点相似之处,仿佛是立于市区的恐龙,因为据说高淳话起源于商周。

风俗比较出名的几个有东坝大马灯,据说去沈阳参加过比赛,得了名次。杨家抬龙在高淳比较出名,南京市来说,却好似六合的龙比较名气大。还有跳蚌精,打水浒,龙吟车,跳五猖等。

但为什么出菩萨却不是在高淳风俗中的龙头呢?我想原因是基本村村都有出菩萨的习俗吧,物以稀为贵嘛。倘若大马灯,龙吟车这些都是村村都有,都办的话,也就成不了现在的名气,现在的地位了。

也忘了第一次看出菩萨是在什么时候,有些老人说破四旧的时候这个习俗就被破了,不搞了。我第一次看的那一年也是破四旧后办的第一次,后来就年年办,办了几年后,文化局一个通知下来不让办了,我想原因也很简单,第一刚开始看个新鲜,后来村村都办了,年年都办了,老百姓也不甚其扰了,再一个原因,还是那句话,物以稀为贵,要是三年只办一回,就那么一个地方为代表的办,你看他禁不禁止你办。

又跑远了,再次回归正题。

出菩萨,神话人物为土地,五猖,祠山大帝,还有小鬼。这些人物除祠山大帝外,都是戴着面具,唯祠山大帝是真人扮相,肩膀上有一工字木杠,下面绑在腰身上,上面在肩膀处绑定,工字上绑着一个很大的牌子,俗称魁头,好像如释迦那头一样,只不过是放大的一个拱形牌子,上面挂着一些神话传说中的小人,这些小人也是高淳一门古艺术。

出菩萨就是菩萨游行,鸣锣开道是少不了的,从指定的地方出发到达指定的地方,沿途有些希望得到佑持的人是在路边鸣放炮仗或是礼花,那种此起彼伏的轰鸣也增添了不少热闹,路边也是围得不少观众。

小鬼开路,后面土地公,五猖次之,祠山在最后,沿着设定了的路途走来,祠山后面盯着的魁头很重的,所以走路时就如挑着担子似地,脚步咚咚有声,所以这时老人会说是祠山大帝显灵,再由于魁头很重,祠山两边都会有人帮扶着,还有人拿着板凳,这板凳也是大有用处的,当祠山走到某地时便会往哪一坐,这时就会有人去烧香烧纸钱,忙活一阵再重新上路,这时你身边有老人的话,肯定会说出那个地方在什么时候出过什么事,说有煞挡路,菩萨在那降服呢,不过后来我想想应该是走累了坐那休息吧,既然是菩萨大喇喇的坐那不合适,于是得烧香什么的增加神秘感,再有不论出了几年菩萨,每一年坐的地方都是相同的,因为就健在的老人就知道那些地方出过事,比如日本侵华时在那些地方犯过罪,要是坐其他地方了,老人解释不了,就说不清了。所以扮祠山那人应该也是了解这几个地方的。

再说五猖,高淳有一个五猖单独的习俗,叫跳五猖,又有文武之分。据说五猖起源于商周,《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根据一位在话说高淳做节目的学者说,此处的八佾便是文五猖,到底是不是我也不知道,也不去考证。

在鞭炮声中,游行对伍到达目的地便代表此次游行结束,之后便得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为何只说中间游行之事,出发与到达之时的繁琐礼节却不写,原因是因为我作为看客,是在途中见到的,并未参与其间。

就写到这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花无酒锄作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哭泣在心点评:

文字流畅,语言清晰,内容饱满,值得品味和阅读!

文章评论共[2]个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下午好,祝福(:012)(:012)(:012)(:012)at:2012年06月05日 下午6:58

无花无酒锄作田-回复谢谢。 at:2012年06月05日 晚上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