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位瑞典记者眼中的中国吴丽跃

发表于-2012年06月04日 清晨7:18评论-2条

1965年一位瑞典记者眼中的中国

1965年12月8日,《中国体育报》发表了瑞典记者沃尔夫~利伯格的访华观感文章〔《新中国大博览》p456〕。

此时,正值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第四年,也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即:“四清”运动的尾声和中央政治局酝酿发动国际共运史前所未有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前期,也就是今天“西门氏”家族〔西方帝国、资本、殖民主义〕的“乏走狗”,诸如李锐、辛子陵、袁腾飞之流所说的“红色恐怖”的“动乱”、“黑暗”时期。在这“非常”的历史时期,这位没有“收受”过人民币,没有被武力胁迫的西方记者会是怎样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呢?

在中国走访、参观了近一个月的沃尔夫~利伯格回到瑞典撰文,向西方发出了他的“肺腑之言”。

他说,在中国偷窃和小费几乎一个是人们不知道的概念,人们乐意帮助别人,老年人得到照顾。中国人活的很大自由,实际上我未见过一个国家的人民可以如此充分地活动,人们也从未活的象现在这么好。与革命前〔解放前〕比较这些改进是巨大的。在商店走一圈,马上就可以发现,食品并不缺乏,大量的蔬菜。即使在美国我也未见到堆积如山的土豆、青菜、肉类、水果等,而且物价很便宜。

中国的体育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成长,中国人的运动作风可以作为各国的榜样。他们在比赛时互相指点,甚至于为对手出点好点子,让人很受感动。

革命后的中国在短短的一个时期内,能把国家建设到这样的程度,这是由毛泽东主[xi]的力量伟大,在他领导下的人民也合作得很好。世界上很多国家不能办到的事,中国能够做到,这是值得世界人民学习的。

是的,在“毛泽东主[xi]的力量伟大”的时期,中国与他的人民是“各国的榜样”,“是值得世界人民学习的”,可在“西门氏”及其“乏走狗”们的眼里,却云泥之别地恰恰相反。莫非“乏走狗”们是揣着美元说话?就看看当年“几乎一个是人们不知道的概念”的“偷窃与小费”,而今却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体育界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作风与精神已荡然无存,自然也就不要谈什么奥运精神。

“乏走狗”们真的是双目失明”或不懂得“比较”?不,不是的!他们熟视然而却无睹,们明明了解历史的真像却不愿意承认而昧着良心地歪曲历史。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已完全被扭曲——“意识”决定了“存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吴丽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谭水寒
☆ 编辑点评 ☆
谭水寒点评:

历史与社会的发展,正所谓“泥沙与江河日下”  有些坏的东西被冲进岁月深处,同时 有些好的东西也被无惰淹埋。好在人类社会永远向大的好方向发展,既便一时窜进黑胡同,最后仍要走上康庄大道。欣赏。

文章评论共[2]个
绍庆-评论

欣赏美文,问好!!(:012)(:012)(:012)at:2012年06月04日 晚上7:54

吴丽跃-回复关文不敢,纪实而已。 at:2012年06月05日 清晨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