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文献中有很多介绍先贤们如何苦读的励志故事,譬如匡衡的凿壁偷光,车胤孙康的囊萤映雪,欧阳修的临沙握荻,还有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等等。这些故事听来很是悲壮,如此呕心沥血地读书实在令人感动,他们读书环境的困顿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现在读书,环境已不成问题了,人们完全可以拥有优雅的氛围,明亮的光照。但很多人感到,想读书,但苦于没有时间。我也深有体会的,下班以后的空余时间除了忙于家务以外,还有不期而遇的应酬交际,近些年又增加了锻炼身体这一活动,平时能够用于读书的时间确实少之又少。曾经有人提出过“静养阅读”,可是我们离这个要求相去甚远,那种氛围,只有处在闲适状态的人才能够去从容地实施。
既然时间这样宝贵,那么读书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难于每本书都去熟读。能够有条件读些名著,读些大部头的书当然最好。但我以为,阅读不必苛求精读那些连篇累牍的大作,因为像我这样为生活而奔波的年龄,是由不得你这样做的。实话实说,我国的四大名著,至今我才通读过一遍,其中的许多细节还是通过影视和报章杂志上“史海沉钩”之类的文章进一步解读的。
知识来源于积累,获得知识的载体可以是原著,也可以是报刊、杂志和影视的简介。我习惯于自由阅读,从不强迫自己一定要读哪本书,一定要在多少时间内读完。我可以随手拿起一本书,心血来潮地读一个章节,然后坦然地放下,过后可能不再去碰它。对于杂志和报纸,专挑自己喜欢的文章阅读,譬如我喜欢写点民俗掌故类的文章,我就对这类文字尤为关注。
对于我来说,每天要匀出些时间写点小文,能够用于阅读的时间不过一两个小时,而这短短的时间又往往安排在睡眠之前。借助枕边书静心地阅读,是我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我的床头,枕边书是不可或缺的,各种类别的书都有,翻读时往往随心所欲。我认为,枕边书里可以淘金,它看似零散,却面广量大。我许多知识的积累,就是得益于那些不成体系却能不断更新的枕边书。
-全文完-
▷ 进入东洲一道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