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蒲松龄(九)
我们走出聊斋宫,只见是一座高大的亭塔,这也是聊斋城中最高的建筑,无论在聊斋城的东西南北,远远地都能看到它,站在它里面,反而看不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进门处是一个汉白玉牌坊,上书“聊斋宫”三个大字,两边有一副对联:“虚实阴阳源于真理,穷愁戏谑汇为奇书”。
塔顶呈八角形,十二根合抱粗的大理石柱,撑着塔顶,上面雕梁挂斗,煞是壮观,站在塔的最上层,真有一种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感受,远处的景观,一览无余,真应了那句古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到如此景观,我们拿出照相机,按动了快门。
“走,咱们先到仙狐园看一看,然后再到别处去。”无影之指着一处院落对我们说。
“仙狐园,那一定会有很多狐狸吧?”我们从向往中回过神来笑着问。
“到了你们自然明白。”无影之看了看我们说。
我们一边说笑,一边观看,很快就来到了仙狐园。
原来仙狐园就在大们的右侧,一进大门就看到,我们进来的时候却没有留意到。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门楼,门楼上方有沈鹏题写的“仙狐园”三个大字,龙飞凤舞,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在右边的门的膀子墙上,挂着一个木制的牌匾,上面写着“蒲松龄艺术馆”,是赵朴初题写,六个行楷字,古朴典雅,颜筋柳骨,苍劲有力。
大门两边,各有一尊狐狸雕像,左边的大狐狸雕像脚下还卧着只小狐狸,正仰头望着狐狸妈妈,显的憨态可鞠。狐狸的嘴巴油光瓦亮,我们正觉得奇怪,导游小姐走过来告诉我们说:“在这里狐狸是吉祥物,‘摸摸狐狸嘴,万事不后悔’,游客们只要到了这里,都会摸一摸狐狸嘴。”
怪不得狐狸嘴巴这么亮啊,原来如此!我们听了,纷纷跑过去摸了摸,图个吉利。并站在门前,和小狐狸合影留念。
进了门楼,右边是一座陈列室,内放着蒲松龄的画像。还有一排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用石膏做成的各种人物,整个系列全面的介绍了蒲松龄的生平。
蒲松龄先生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里,排行第三,他天资聪颖,勤于攻读,文笔敏捷。19岁时就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一生热衷科举,但以后屡试不中,直到71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其间,因家贫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南游归来以后,到毕际友家以教书为生。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这时候已成雏形,71岁时撤帐归家,家庭经济情况也有所好转,心境也较开朗,他设座奉茶,继续完成了他那鸿篇巨著,直到 76岁时去世。
出了展厅,进入一个长长的回廊形状的碑亭,碑亭里靠墙立着很多的石碑,上面刻着一些著名书法家对蒲松龄先生的评价和赞誉。郭老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放在显耀要的位置。沈鹏、姚雪垠都留下了墨宝。另外还有几块无字石碑,导游说是留给后人评说的。
碑亭前面,是一个水池,里面睡莲盛开,真像一个个花仙子,在迎接游客的到来,娇娜正从水中慢慢浮出,婀娜多姿,光彩照人。
再往前,是鱼跃池,里面一条形似鲤鱼的奇石,立在 中央,形成鲤鱼跳龙门之势,上面刻有“鱼跃”两个大字。对面是一座小山,怪石嶙峋,交错辉映,我们看了无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沿着台阶而上,台阶路两边立着两根石柱,上面有中国语言学家。了一教授题联:“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隶书刻成,字体一波三折,潇洒飘逸,这也是家乡人对蒲公一生的最好注释。是的,他一生失意功名,科举名落孙山,是他的不幸,然而一部流芳百世的不朽之作——《聊斋志异》,却是他最大的荣幸。
园内石狐塑像众多,形态各异,大大小小的狐仙,或蹲,或倚,或卧,或远眺,呈现出顽皮,灵动的狐仙群像,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狐狸,我们仿佛看到聊斋志异中的人物一个个呈现在眼前:婴宁、小翠、青凤、娇娜、宦娘、林四娘、公孙九娘……这些聊斋故事中的人物相聚在这里,向人们讲述着自身的故事。
“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 我们也想象出蒲老先生就是在这样的暗夜,在这个荒僻的山村墟落里,轻声漫步,然后回到书斋,挥毫展墨,肆意汪洋,创造出了无数个亦真亦幻,瑰丽惊艳的艺术形象。
我们漫步在这仙狐园内,好像徜徉在缤纷奇特的梦幻世界中一样。又就好像在凝神默读蒲老先生的聊斋志异。
如果蒲老先生在天有灵的话,看到他们的后人不再是“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的穷秀才,看到他的聊斋志异有这么多的读者粉丝,看到有这么多的人来游览凭吊,他也会含笑九泉的。
-全文完-
▷ 进入绍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