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毛泽东在1989”吴丽跃

发表于-2012年05月31日 下午5:34评论-4条

“毛泽东在1989”

1989年,在中国是一个在人们的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并不以哪些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都将载入史册的多事之秋。以“6.4”为特定时间的印记与符号,都必将“学运”、“学潮”与“动乱”、“暴乱”的标签进行到底。

而就是在这一具有历史是非意义的、距十一届三中全会整整十年的敏感而又沉思的年度,风起云涌之中,沉淀之后的反思,实践之后的检验,冷寂之后的热情,在中国大地上,没有人为的鼓动,没有策划的行动,自然、自发地、不可扼制地暴发出了人们心中情感与理性的选择和追求——“毛泽东热”!

追忆、缅怀、歌颂、崇拜人民与共[chan*]党、共和国的红太阳毛主[xi]的热潮,荡涤了一切污泥浊水,淹没了血腥的尘埃——这就是“毛泽东在1989”。

在《红墙内外》、《走下神坛的毛泽东》、《领袖泪》等大批关于毛主[xi]及家庭的纪念、纪实书籍潮水般地涌入文化市场的同时,又在大江南北呈现出了毛主[xi]诗词歌曲热。在北京“第二届全国书市”上,《毛泽东诗词》成为畅销书。在“中国唱片总公司40年音像作品回顾展”上,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听众纷纷发自肺腑地留言,希望出版毛主[xi]诗词歌曲集。中国唱片公司根据人民群众的呼声,制作了《毛泽东诗词歌曲欣赏》盒带,以满足听众在物欲下缺乏精神的渴望和要求。

在各个城市的歌舞厅、音乐茶座、音乐会上、车厢内,配以摇滚乐的《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太阳最红,毛主[xi]最亲》、《南泥湾》等歌曲倍受青年人的喜爱。

随后的《红太阳——毛泽东颂歌新节奏联唱》歌带销售突破400万盒大关,创下中国唱片发行纪录。

人们怀着经过鉴别后的感恩、唤醒后回归的心绪,从字里行间与旋律中追寻那飘逝的记忆与激越的情怀。

人们重新缅怀、追寻的“毛泽东热”,不是偶然的,而是极其地意味深长。当时有人说: “毛主[xi]的:人固穷,志不短”,眼下的中国人缺少的就是这么一股子气,这么一种精气神;有人说:“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作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著作中可以探寻其思想发展轨迹及经验与教训;更有人下了这样一个论断:“了解毛泽东,也就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政治”;还有人出于崇拜毛主[xi]宏伟浪漫的大家诗风而喜爱其之诗词;而毛主[xi]身上所体现的创业的艰辛、生活的朴素、人民的情结则吸引了一批思想教育工作者。

从此,“毛泽东热”热浪不减。歌颂、怀念毛主[xi]的文化作品,学术文章,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诸如:《再上神坛的毛泽东》、《感动“上帝”的人》、《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超越乌托邦——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毛泽东人格》、《毛泽东预言》、《毛泽东的军事艺术》、《毛泽东伦理思想》等等不计其数。在网络的发展中,忠于、继承、捍卫、坚持、传播、弘扬毛泽东思想及其社会主义的网站,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她们以历史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态度,讲事实,摆道理,猛烈地批判、回击颠倒黑白、歪曲事实、胡编乱造、信口雌黄的“反毛”、反共[chan*]党、反社会主义的反动言论;坚定、坚决地维护《宪法》,维护着国家的“核心利益”,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网民信任和喜爱。譬如:《毛泽东思想网》、《乌有之乡网》、《毛主[xi]纪念堂网》、《中国工人网》、《实践共产主义网》、《红军在线网》、《毛泽东思想旗帜网》、《中国大寨网》、《红故事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共产主义旗帜高高飘扬网》、《南街村网》、《火龙网》等等。

毛泽东及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国家主权的保障!

“毛泽东在1989”,是中国人民——情感的复苏,信念的再生,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真理的企望与追求。“毛泽东热”岂止在“1989”?她——将在历史的每一时刻!“毛泽东热”何止于960万平方公里?她——已在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风行、风卷、风靡!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吴丽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金子川
☆ 编辑点评 ☆
金子川点评:

引经据典居多,可读,欣赏了!

文章评论共[4]个
绍庆-评论

六一节来拜读佳作,祝福你永远年轻,幸福快乐!(:012)(:012)(:012)at:2012年06月01日 清晨5:31

绍庆-评论

六一节来拜读佳作,祝福你永远年轻,幸福快乐!(:012)(:012)(:012)at:2012年06月01日 清晨5:32

吴丽跃-回复童心不泯,青春永驻! at:2012年06月01日 清晨6:46

正斜-评论

at:2012年06月03日 早上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