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到钱穆先生的《病与艾》,文中提到孟子的一段话:“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蓄,终身不得。”大意是,一个人犯了七年的病,而他的病却非储藏到三年的艾,不能灸制。我思忖,如今天下有多少人在期待这“三年之艾”啊。
人吃五谷,没有不生灾的。我觉得,这里说的病,可以理解为人的病痛,却也可以延伸为人的愿望、理想、目标。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要实现自己的愿望自然要付出努力的,但人们常常为“运气”所迷惑,期待守株待兔式的奇迹发生,或者是在努力运用人类的“智慧”,选择等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拿小老百姓说吧,他们天天盼着房价降下来,物价能降下来,工资能涨上去,到头来房价非降反涨,工资涨不过物价,却不知艾在何处?
大的说说政府改革,上任伊始豪言万丈,“三年之艾”固然难求,一个任期不够,再来一个,可最终还是不知所然,期期艾艾。
不少人曾经嘲笑过古代帝王苦求仙丹妙方,我今天却觉得他们还是有些道理,无论是治病还是做事总的有个方法,求“三年之艾”该是人的本能,否则如何妙手回春呢?
至于如何求得“三年之艾”,钱穆先生假设、分析了三个办法。一是不惜重金访求别人家藏三年之艾,恳求让出。但觉得未必靠得住;二是自己从今藏起,留待三年再用,但问题是这三年病况是否可待,还是没把握;三是舍弃三年之艾,但更无把握,也许还会促其早死。
再说说老百姓。用第一种方法,他们中的大多数,倾其所有还是拿不出重金买房的,可孩子结婚等不及。前不久,北京一小伙子因无力购婚房投水了;用第二种方法,从现在慢慢储蓄也不行,十年前买一套房的钱只够买一卫生间了,过几年是什么样子不可想象;第三种方法,无非是买彩票一夜暴富,或者劫银行,确实更无把握,或者死得更快。
相对来说,政府就容易多了。第一种方法,向银行借债,砸重金拉动内需,政绩自然“斐然”;用第二种方法,集腋成裘自然是好,可人生苦短,三年漫漫,政绩不等人的;用第三种方法,已是常态了,例如炒地皮这一妙着,比印钞票还快呢!
哎!老百姓有老百姓的难处,政府有政府的苦衷。斗转星移,两千多年过去了,真搞不懂,孟夫子当年如何要提这“三年之艾”呢?无论如何,有病还是要治的,我只是希望这艾的时间越短越好,即用即取最好!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全文完-
▷ 进入竹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