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种状态,而寂寞是一种情绪。
有一种孤独者在独处时,是孤独的形态。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丰富多采的,他可以用自己激情澎湃的心灵去解读生命。普鲁斯特从35岁到51岁,终年生活在一间窗帘幽挂的书房里,用了16年的漫长岁月写出了一部惊世杰作------《追忆死水年华》,可以说他的生命几乎同时和这部书画上了句号,悄然伏于书案永远睡去。这在今人的眼中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人才能够忍受如此漫长的“孤独寂寞”。在我们常人看来孤独就等同于寂寞。其实,普鲁斯特在倾尽毕生的心血书写自己的生命,作为一个战士死于敌手是死得其所,而一个文化人死在书本上他无上的光荣。他所走过的每一部新路,都闪烁人类智慧的光华,思想的遗产必将“永赐尔类,泽被后世”,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褒扬和礼赞。
当我们放下书本,将目光投向人生的深处,耳边响起《命运交响曲》那铿锵的节奏,胸中荡起奋进的波澜时,百年前双耳失聪的贝多芬,正在无声的世界里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用7个音符奏出生命的绝唱,他虽然被当时的人们抛弃,但他并没有因为人们的无知而泯灭作为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良知,他依然爱这个世界 。我想,在它的生命深处,一定生长着一个真诚而浪漫的灵魂:“肉体可亡,灵魂不灭。”于是,无数后人从这来自灵魂深处的旋律中汲取力量,去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心灵的田园里,贝多芬是真正的英雄,这是“你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所以,真正热爱世界的人可以孤独,但是永远不会寂寞。
大多数人的孤独是因为自己一个人独处而产生的情绪,可以说,越是生活在热闹街市的人越容易体会到这种情绪。我们近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就好像彼此间隔了一道很远的天涯。身居钢筋水泥从林立的我们对此都会有此同感:住在对面的应该是好几年的老邻居了,可是见面的时候至多只是点一下头算是打过招呼,而在心灵上,彼此仍是隔着天涯的陌生人。
我们不敢敞开心扉,不敢让人们窥见自己的鄙陋之处,怕的是被人利用被人讥笑被人伤害;我们在通往人际关系的道路上不是去修桥而是在不断的自设障碍。我们住进了自己建起的堡垒,封闭了自我,也真正地隔绝了世事;我们只顾向对方倾诉衷肠,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倾听对方的心声;我们企图别人的理解,却又总不屑于理解别人;我们只去考虑对方是否石河子记得需要,却从未想过自己也去适应一下对方;我们心中的算盘永远在计算着个人的斤两得失,却从没有想过要给予身外的世界一些什么;我们只顾用“世人是否爱我”这个尺度来衡量个人命运的优劣,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应该如何地去爱这个世界和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们。
当我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相距太远,自己和人群太隔膜,而又无能为力时,我们就会因为这种孤独的状态而产生刻骨铭心的寂寞。
事实就是这样:孤独和寂寞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本文已被编辑[芙蓉晶]于2004-12-21 10:32:42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客居红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