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着《五子之歌》,信步来至洛汭。今日的洛汭已非太康失德失国,母亲和弟弟沦落忏悔之地。而是一处山水相依,水流湍急,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府第。俯首,水鸟浮水,水旋流急。举目,雾霭缭绕,无边无际。听着河水旋出的叮叮咚咚,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流动的河水,不知流出多少悲欢离合,旋出多少喜怒哀乐。这汤汤的河水,你凝聚了多少眼泪,又汇集了多少汗水!你记载了多少功名利禄,又描摹了多少美丑善恶。聆听你的抑扬顿挫,感受你的至柔至坚,便意幽幽神翩翩了。
一
只见吕不韦从遥远的地方姗姗而来,他以“奇货可居”的理论,做成了古往今来最大的一笔买卖。他把一个人(安国君的儿子,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当时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被称为质子异人。)作为货物囤积,最终大获全胜,志得意满。使自己从一个商人的角色,转变为政治权柄的象征--宰相。他这一举措,不仅惠及自己,更重要的是稳定了秦王室。维持了对东方六国的高压态势,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他的“义兵”思想,“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 大大的减少了战争的创伤。以至于后来取得了更大的胜利。
他得意时,没有忘乎所以,而是招来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养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余人。并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于是,“一字千金”便为吕不韦在历史的长空里恰当炒作,一举成为历史名人而久不衰,流芳百世。《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然而,这样一个从政高手,居然因了感情上丧失理智,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他对历史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一直是历史长河里的一颗璀璨永不陨落的明星。
由于吕不韦的生活不检点,落得个饮鸩自杀的下场,吕不韦死后,便埋葬在洛阳。 如今,他的墓地就在偃师市首阳山镇,大冢头村东一所高中院内,甚是平淡无奇。墓冢已不大,却仍很高,旁有石碑一通,为县里新修。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已不及以往的十分之一。尽管他的墓冢最终会在某个阶段消失殆尽,然而,他的超前的眼光和前瞻的观念,却引领了一个时代,终结了一个纷乱,奠定了一个基业。他的“奇货可居”的投机与“一字千金”的炒作,成就了一个理国治世之能臣。他的这些功勋会永垂青史。甚至之后若干世纪,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会窥到他的影子。
他来了,又去了,只留下那座即将湮灭而又耐人寻味的墓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遗憾!
二
明末,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把人民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晚明统治者的昏庸,国库的空虚,官员的腐败,致使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为最终的结局。就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诞生了王铎,诞生了王铎的书法,诞生了王铎的《贰臣》身份。
为了避免战争的血腥,当满清打入南京城时,王铎打开城门投降了满清,无疑,这成为他政治生涯中无法抹去的耻辱。然而,即使他抗拒,当战争结束,生灵涂炭时,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更何况,此前两年,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这标志着一个朝代的结束,同时,也给王铎留下了苦恼的选择:是效忠于逝去的明王朝?还是服从新的满清统治者?当时,王铎最亲密的两个朋友倪元璐和黄道周都步了明皇的后尘——倪元璐选择了悬梁自尽,而黄道周在抗清的斗争中被俘,后宁死不屈,终被清军杀害。这些朋友的牺牲精神,体现着历来备受推崇的传统美德——忠、孝、节、义。相反,王铎却选择了屈服投降、背叛大明,做了“贰臣”,所以从传统伦理的角度去评判,他理应受到道义的谴责。然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王铎为了弥补心灵上的创伤和道义上的自责,他常常“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临应期间,从不间断。不觉中已提高书法水平,甚至达到了艺术的巅峰,对这一点,王铎觉得颇为满意,虽然略带讽刺的是,他在政治上同时收获的是落魄与屈辱。
在书法方面,王铎一生,独尊羲献,兼习钟繇、颜真卿、米芾等大家,故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王铎所倡导与实践的气魄宏大的草书,在晚明书坛独树一帜,对平衡董其昌一派的温柔书风,振兴古代传统,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不是在阳刚与阴柔之间寻找平衡,而是在狂放的风格中熔铸了多样的古代书法传统,从而开创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
王铎虽然书法造诣很高,可在历史上,他却因降清而被列入《贰臣传》,被后人所垢病。受此牵连,他的书法也遭遇冷落,曾一度无闻尘世间。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而今,经过一代又一代后人们的研习,王铎的书法拂尘生辉,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推崇。
更有“神笔王铎”“才压江南” 的美谈向世人述说着关于王铎的这个传奇人物的才华和魅力,凄凉和孤寂。
而今斯人已逝,葬于洛阳。其墓位于偃师山化一个叫石家庄的村子南临,它北有凤凰山上的大宋会圣宫碑做伴,南有芝田附近的宋陵七帝相陪,地望可谓极好。可惜的是,解放后,修建陇海铁路,墓冢被扒开,荒废至今。
如今的墓地,还尚存有遗物。在北临铁道处,有一对巨大的石马。石马高约二米有三,线条流畅,刀法遒劲,很有气势。在墓地南端,有一赑屃,颇为巨大,墓碑已移至村里。墓地里,还埋有翁仲、石羊等物。据乡亲说,村子里,现有一个翁仲和一块墓碑。石碑乃顺治的“谕祭碑”,碑上字体较大,依然清晰,书用颜体,雍容有韵。
凄凉如斯,令人叹息,但是我想,一代名人,必有其伟。虽然他的墓冢被毁,躯体早已融入泥土,而王铎,不会被岁月所湮灭,而是会随着他的书法,代有相传并铭刻万世的。
纵观历史长河,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高智商的人类,作为文明的中国人,既是伟大的创造者,又是伟大的破坏者!
-全文完-
▷ 进入刘丽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