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展读秋雨中——读《山居笔记》飞雨点点

发表于-2012年05月27日 下午6:57评论-1条

余秋雨端坐在书的扉页,是一位乐颠颠的同志。我用了整一个暑假的时间,聆听了他那些唠唠叨叨的自言自语。他说了许多我很想弄明白但总也弄不明白的话题。随着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里穿行、思索了几十天,悄悄的分开之时,我想为秋雨先生写一点什么,或许可以作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告别的仪式。

余秋雨究竟是一位好人还是一个恶人,历史自有其评说,但站在中国文化的痛苦或落寞的层面上,我似乎寻到了一个知己。他把我浅显的感知无限地牵引出去,用满口的哲学风味轻轻触动我懵懂的心灵,满心的惑然在刹那间哗然冰释。大思想与细微感觉的天衣无缝的融合,使我觉得秋雨先生既像高高在上的大学者,又像坐在面前,摇着蒲扇,大汗淋漓,自得又自嘲的一个苦闷者与自由人。他踩在中国文化那板结坚实的厚土之上望天,目光企图超越所有的高度。那种高屋建瓴的俯瞰姿势令人仰望又令人叹为观止。

秋雨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叛逆者,这种对传统观点对固有认知规范的攻击与叛逆,却说明了对文化与历史的真诚负责。他把历史册页中似乎是边角余料的东西拿来打磨、加工,细细研究,竟然悟出了一种纵贯历史,横贯人类的大感觉。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余秋雨无情又冷静地批评了我们同胞那点自怜自艾,喋喋不休的小家子思想。文中似乎在强化一种竞争意识,但这种竞争意识又远非今天市场经济中那种你死我活的生存方式,而是建立在一种宽容、求真的情绪之上。这种情绪,这种宽厚让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我想秋雨先生也不是想说明——自己不行,而是在气概上显示出高人一筹的境界。有了这个境界,世上的各种冷硬的矛盾会软化许多。秋雨先生虽说学富五车,毕竟也是一个普通的文化人,换一种参照他更是一个普遍的人,写出这样的深度与宽阔来,难为他了!

《山居笔记》中,我感觉文笔最凝重最明达也最会令我感动的是《千年庭院》,中国文化的肃穆,辉煌与壮观在巍巍大山深处赫赫然呈现,直逼人目。晨钟暮鼓之中,文明的缓慢、沉重足音从历史深处走来。秋雨先生是幸运的,他与岳麓书院与中国文化的缘分令人艳羡不已。又想起他那篇《风雨天一阁》,所有有关书墨瀚海、琅琅书声的文字被他调合得不咸不淡,清鲜适目。庭院不是普通的庭院,秋雨先生对这种“不普通”作了深入的采掘,然后洗净尘灰洗净铅华,过滤出了这数页干净、明朗的文字。捧读这般文字,满心的喜悦与爱意,尽在不言中。

另一篇情感最大气,也愈加逼近文明死角、观念巅峰的是他的《抱愧山西》,他用他执著的文字表现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而又确切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怜悯情怀。这种情怀并不针对什么,或许我们可把它归于一种“宿命论”,但似乎又太消极。我们不能埋怨时代的演进与变革,所痛心的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忽略与摧残。可是写到这里,当时读这篇文章时所产生的伴同余秋雨的抱愧之情忽然又淡了。或许只是他严密的思辨、文字的力量催发了我心灵的共鸣。是的,不管他的观点怎样个性化,都总能被他的思维和才力包融。如同秋雨沥淅中,自我感到如同一片秋叶,无法拒绝季节中薄薄的一份凄凉。

我认为本书中最有思辨色彩也最具分析的冷静度的是《十万进士》。这篇对目前众口一词横加讨伐的“科举考试”观念进行了极有力度的反弹。大方向的明确,精细感觉的准确捕捉,一下子冲破了时代的限制,直抵人性的深层本质。我陶醉在耳目一新的感觉中,深深佩服余秋雨的思想与才气。

就是那些题目本身,也具有一种厚度,蕴含着一种掩遮不住的大家风味。

或是夕阳黄昏,或是寂寂深夜,捧读此书,一份不言的会心默然浮于胸怀。我走进余秋雨的思想与文字,悄然深思,很少能有自己的异见超然书外。夏季的日子,我的心在阵阵秋雨中轻轻沉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飞雨点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推荐: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作者读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有自己对其中的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祝福是份真心意,不用千言,不用万语,默默地唱首心曲。朋友,祝你平安、健康、快乐!at:2012年05月28日 晚上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