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满井寺,我们漫步在聊斋城的林荫小路上,聊斋城内奇石琳琅、异树花草、亭台水榭、诗情画意、独具情韵,石雕小狐狸,形态各异,掩映在草丛山石之中,它们一个个都在表演者一个美丽的故事。
我们来到牡丹园,这里鲜花似锦,牡丹盛开,无影之告诉我们,这里就是牡丹园,来源于《聊斋志异》里的名篇《葛巾》。
这个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讲述了一段人花相恋的故事,洛阳书生常大用到山东曹州寻访牡丹,感动了牡丹仙子葛巾,与他结下姻缘,后来因为对她产生了怀疑,葛巾撇子离去,从此牡丹传到了洛阳,天下无双。故事以悲剧结尾,让人感慨万千。写完这个故事,蒲老先生也感叹的说:“怀之专一,鬼神可通,偏反者亦不可谓无情也。少府寂寞,以花当夫人;况真能解语,何必力穷其原哉?惜常生之未达也!”
我们站在牡丹园前,仿佛看到常大用和牡丹,重新演绎了一段花仙奇缘,不过是以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尾。
再往前走,沿着台阶而上,便是蒲氏墓园,蒲松龄墓在墓园的西北角,是他与夫人刘孺人的合葬墓,还有蒲松龄父蒲磐、长孙蒲立德之墓。他们祖孙三代,长眠在这里,形成携子抱孙之势,相依为命,又有仙狐为伴也不会感到寂寞吧。
蒲公墓,又名才子茔。说蒲公是才子,名副其实。蒲公一生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杂著五册,通俗俚曲十四种。文章自成一家,中国语言学家。了一教授题联:“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蒲公为科举考试,辛苦了一生,结果都名落孙山,但是他却站在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领奖台上。这真是蒲老先生生前的写照啊。也多亏了他名落孙山,否则,那有这举世闻名的《聊斋志异》啊。
蒲公墓前有碑楼一座,内有清代大诗人张元撰写的《柳泉蒲先生墓表》,碑文扼要记述了蒲公生平概况。碑楼前另有大理石墓碑,中间有沈雁冰亲书的“蒲松龄先生之墓”七个大字,右边是蒲公生卒年月,在墓碑的左边还写有“原有1725年淄川张元撰文墓表,1966年毁于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之祸”等字。看了沈雁冰先生的碑文,我们才知道张元所撰之墓表乃八十年代重刻。“文革”期间,死去多年的蒲公在劫难逃,被毁碑挖坟。
据介绍蒲老先生坟墓被挖开后,蒲松龄夫妇的棺木已经腐烂,遗骨摆放的方位是:头枕万山,脚向黉山。墓中随葬品只有一个手炉,一盏小灯,一方普通砚台,还有个烟袋嘴儿,是琉璃的!
最为珍贵的是四枚印章:“蒲氏松龄”、“留仙松龄”、“留仙”、“柳树泉水图”。专家仔细考察过蒲松龄的画像,发现上边除这四枚印章外,应该还有两个印章:“奉天”和“绿屏斋”。奉天是“信奉天的意志”。“绿屏斋”则是蒲松龄的书斋。人们都认为蒲松龄的书斋当然是“聊斋”。
其实不然,“聊斋”就是聊天之斋。其实“聊斋”最早仅是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虚拟的书斋,现实生活中他的书斋先叫“面壁斋”,后叫“绿屏斋”,最后才定为“聊斋” 。
至于“奉天”和“绿屏斋”这两个印章是不是在蒲松龄的墓里?还是也在墓里却没被掘墓红卫兵发现?这成了千古之谜。
还有,当坟墓挖开后,蒲老先生头上枕着厚厚的一本书,就是《醒世姻缘传》的手稿,可惜的是,当时红卫兵刚拿到地面,就已经烂了,也没有人去在意它,这件珍贵的国宝,不是毁于天灾,而是毁于人祸。
据蒲松龄的后人介绍,《醒世姻缘传》是蒲松龄的作品,里边的人物和故事都是有原型的,因为小说跟原型太相近,这部书引起了不小的纠纷。受到“诬蔑”的家族,要求蒲松龄销毁这部作品。蒲松龄就把这部没有列入墓表的著作带进了坟墓。
我们站在蒲老先生的墓前,有着许多的遐想和感慨,默默的祝愿蒲老先生放心的安息。
是啊,在这苍松翠柏间,蒲松龄老人已经在这里长眠了三百多年。曾经有位会看风水的先生来聊斋城旅游,看了蒲松龄的墓园后,连呼风水宝地,他说蒲松龄先生头枕万苍山,脚踏簧山、左青龙、右白虎,必利后世,发蒲家村也。而在我们看来,风水之说绝不可靠,但是蒲松龄他苦了一辈子,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直到他坐在那清冷的聊斋的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蒲松龄这位穷秀才的出将入相、飞黄腾达的梦想终于成为泡影。
然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又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代表的《聊斋志异》,却光芒四射。历史也许是公正的。蒲松龄清贫了一生,然而现在蒲家庄富了,他们把蒲松龄打造成了一个产业,一个品牌。如果蒲松龄在天有灵的话,也许会含笑九泉的。
-全文完-
▷ 进入绍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