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年前,曾先后在几所学校做过短暂的停留,几所学校的标志性雕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初到那所紧傍铁路的中心小学时,校园里还没有雕塑。第二年春天,学校进行绿化和美化时,校领导就决定要弄一座雕塑了。雕塑的式样、位置都是校长的构想,去县城定做了。接下来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雕塑的位置选在了通往办公室的甬道的右侧的美化带里,中间的位置,磊起一个三米见方,高两米左右的底座。底座用瓷砖贴上,很漂亮。底座上面钳着2组螺丝杆,是用来固定雕塑的主体的。大家也都盼着早点儿见到它的真面目。前一天下午下班后,校长没有走,据说是运雕塑的车在路上,正往这里赶呢。第二天上班时,大家看见那个雕塑已赫然立在底座上了。哪怕你再没有东张西望的习惯,此时也会被它吸引:真高大!算上底座至少也要有12米不止,不仰视不能见其顶端。于是,不管哪位老师、学生走进学校大门来,都亲眼见到了这个雕塑,——没有一人要让别人提醒。我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校园雕塑。除此之外,我见到的感觉最大的校园雕塑,是立在市学院校园里的陶行知的站像,总共有4米来高吧。这个高达12米多的雕塑,造型么,还算完整。其实就是一个用直径12厘米的钢管焊接的梯子的简单变形,梯子顶端是用不锈钢管焊接的圆圈,三个,大小互相嵌套。每个圆圈上各嵌有一个不锈钢圆球,大小不一。组合起来象征高科技。那意思就再明了不过了,无非就是“攀登科技高峰”。所以,虽然外表高高大大的,却实在没有什么深刻内容可供揣摩,说白了,它没有内涵。除了高大,造型也极普通,没有容人想象的美感。时间一长,人们对它的印象就淡漠了,也不觉得它大了,也不稀罕了。感觉它就是立在那里的一个物件。出出进进的都似乎把它忘却了。但初次见到它,或偶尔见到它的人,还是会被它强烈地吸引,并会感到新奇。
还有一所中学,立在办公室前面的雕塑,是一个地球仪的造型。底座高1.2米左右,占地近4米见方吧。底座上立在“地轴”支架上的地球型的直径有两米五多,是一个巨大的“地球”,还能绕着轴心转动,真的很个别。初次见到它,眼球立刻被它吸引,十分稀奇纳罕。而细一琢磨,又琢磨不出什么,很苍白了。强加一句的话,顶多就是“放眼世界”。既看不出学校的主张,也看不出学校的教育理念。这两个校园雕塑,侧重的是“异”和“特”,以此吸引人的眼球,打动人心。内涵很苍白,禁不起琢磨,类同于一句标语,或一句口号。能隐约感受到那种浮华、彰显、涂饰、空洞、卖弄的文化的存在。其实,何止两个雕塑如此呢?这种华而不实,好大喜功,在社会工作生活中的人和事都较普遍地存在着。
倒是在市里第八中学见到的雕塑,深切地打动了我的内心。雕塑立在教学楼大门口的旁侧。学生从办公楼那边过来走向教学楼正迎着它。乍一看,极普通,包括底座有4米多高,高度不显眼,这和塑像有区别,因而外形不具有初次接触的震撼力。所以心躁的、心浮的、心华的……往往视而不见。只有心淡的、心慧的人,容易被它吸引。基础座是黑色的,象征着土地。基础上面,是一个用三本“书”摞起来的底座,书皮是黄褐色的,书页的边缘是白色,质朴无华。最上层的书皮中间向上生出七根并成一捆的不锈钢立柱,长短不一,差别不均,矮的仅出书皮1米左右。它表示人的出发点相同,但未来人生的机遇和成功是不一样的。直达顶端的立柱有三根,并在一起,上面有一个圆环形状的不锈钢圆带,象征着光明的未来,这个圆带和一个自下盘旋而上的不锈钢飘带相连。这条不锈钢飘带是从基座上面的最底层的书角处盘旋上来的,很舒展,绕了一周,最后连在了圆带上。它的造型确实像一个飘动的带子。飘带宽细不均。飘带象征着寻求未来的旅程,不是没有波折,也不总是顺畅,是曲线成长。飘带下部,是不锈钢雏雁,中部,是半大的雁,顶部接近圆带的地方,是一只即将长成的大雁,圆带的前上部,是一只长成的大雁。大雁的头颈已经伸出了圆带外。四只雁都顺着飘带向上的方向振翅飞翔,长长的脖颈和头颅努力朝前上方伸展。它象征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不懈的追求,成长,成熟。整个雕塑要表达的内涵是:丰厚的地域文化是人灵魂的底蕴,读书学习是人生追求的基础,人生的成长道路是不平坦的,是曲折向上的,人生道路上的际遇是不同的,机遇和成功也是不同的,成功的路途不是唯一的,只有不懈努力与坚持,才能成长,成熟,最后拥有光辉灿烂的人生。一座雕塑,竟表达了这样丰富的内涵。质朴是基调,浑厚是内涵,针对是学子。面对这样一座雕塑,时间越长,越不会对他不动于衷,更不会忘却。久久的,出入总勾人留神,品味更加丰富,会生出许多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于是,越愿静静地凝视,静静地品味人生和奋斗。这样的雕塑会让人感动,心灵也会变得更加深沉、厚实、内省。能感受到那种质朴、睿智、淡泊、务实、着眼长远的文化氛围。在校园里也的确能感受到学生们求学时务实求是的沉郁气氛。
雕塑的文化和人的或一个团体的理念是和谐统一的。不是强加的,更不是不伦不类、似是而非的搬弄。把广场的雕塑搬到校园里不适合,把公园里的雕塑搬到商场里也不适合,这要讲求环境、理念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即便都是校园里的雕塑,在这个学校就适合,搬到别的学校就不一定适合了。把美国纳尔逊中学的标志性雕塑马和鹰搬到其他任何一个学校都不适合。每个成功的学校都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倡导的理念、学术的氛围、外在的表现,是和谐统一的。有一个刚建成的学校,急于建一座雕塑,在一张图片上看到名叫《潮》的城市雕塑,于是遣匠人模仿建造,建成后赫然立于校园之中,“改革之潮滚滚”,却毕竟不能诠释教改,也与校园文化不谐。可暂观不可追究,遭人嘲笑。
在图片上看到两个小雕塑:其一是《融》,在广场草坪上残雪的形象。其一无题,在某小湖上,露出脸面和一只手,似仰泳或是坠水。雕塑小,造型简单,有美感,玩味了很长时间。
是因为有了思想有了和谐才有了雕塑。
-全文完-
▷ 进入yunxian09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