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蒲松龄(五)
离开采集亭,我们一边观看,一边记录,一边合影留念,还一边谈论着蒲松龄。
我们沿着路北台阶而上,是一座寺庙,飞檐螭首,画栋雕梁,轩敞疏朗,典雅大方,又肃穆庄严,在有双重斗拱牌坊上方,满井寺三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分外恢宏。
现在的满井寺是在原址上复建的,占地15亩,建筑面积1068平方米。寺庙以双重斗拱牌坊为入寺山门,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素斋房、养生地等殿堂,还有禅塔两座、神佛百余尊。 这些神像都使用香樟木,精雕而成。外涂金身。
明代邑令陈时万《重游满井寺即事三首》曰:“细草垂柳一涧青,病身聊复憩幽亭。老禅行脚归无日,闲饵僧雏学诵经。寺门南对树峰斜,携酒重寻上界花。病骨瘦来终跌宕,犹能击鼓弄掺挝。敞襟露顶趁天风,叠膝临泉万虑空。坐对寒岩浑面壁,乱山折断夕阳红。”
相传明代崇祯十三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般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般惊醒了。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
在月光的照耀下,般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青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
蒲松龄的父亲经常带着蒲松龄,到满井寺烧香拜佛,但是,神佛也没有改变蒲松龄的命运。后来,蒲松龄写聊斋,在满井设座待客,求故事,闲暇之余也经常到满井寺参拜,和满井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蒲松龄自己曾说过:“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苦行僧转世,具有迷信的色彩,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生活很贫苦,他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想过很多办法;他仕途很苦,一辈子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走进天王殿,正面是一尊弥勒佛像,他斜着身子,手拿念珠,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乐呵呵地迎接我们的到来。
看到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被他那他那坦荡的笑容所感染,忘却了一切烦恼。在佛像两边,贴着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两边贴墙处,是四大天王雕像,左右各两尊。左边的“东方持国天王”和“南方增长天王”都身穿甲胄、一个持宝剑,一个托宝瓶。
右边的“西方广目天王”身着甲胄,手持像画戟一样的武器“北方多闻天王”身着七宝庄严甲胄,双手握着开山大斧。
这四大天王是世界的守护神,分管着东西南北四大部洲,他们不怕邪恶,扶持良善,保护着一方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天王殿北面是大雄宝殿,中间供奉着如来佛祖,他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中,身穿袈裟,双手合一,双耳垂肩,二目有神,好像在默默的祝福天下人幸福安康,又好像在劝导那些凶恶之徒,改恶从善。两边是十八罗汉,左右各九尊,他们形象逼真,形态各异,表情千变万化,有的面目狰狞,有的眉清目秀,他们端坐在那里,正在倾听着佛祖讲解那“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真谛。
看到如来佛祖和这十八罗汉,便想起十八罗汉斗悟空的故事,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他闹地狱,龙宫借宝,搅蟠桃,偷仙丹,斗群仙,把三界搅了个天翻地覆,犯下了弥天大罪,本应该千刀万剐,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来又放他出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修成了正果,可见佛祖是如此的善良。
后面是三圣殿,三圣神仙,双眼微闭,凝神静思,好像在乞求着和平、和谐,又好像回味着人间的尔虞我诈。
我们一行四人,参观完后,便买了香,点燃了,插在香炉之中,跪在佛祖面前,虔诚的祈祷,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满井寺里的钟声浑厚的响了起来,我们随着这祈福的钟声,慢慢的离开了满井寺。
-全文完-
▷ 进入绍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