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止科举也就废毁了皇权帝国的支柱
吴歌(吴钩无语)
吴钩无语的面前,翻开着一封大清朝废止科举制度的谕旨,阅读着篇幅不长的这道谕旨,不由思绪万千,觉得,分明这是一道终结皇权帝国的谕旨。虽然,清朝的皇权统治在六年以后的1911年才被推翻,可是,这道谕旨其实已经宣布了帝国的死刑。
光绪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发布这道谕旨的时间,是1905年9月2日,谕旨说:“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均着照所请办理。”
皇帝还说:各类新办学堂其实就是古时学校的模式,对学堂毕业的学生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并且要求“官绅申明宗旨,闻风而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国家既获树人之益,即地方亦有光荣。”
此前,几代皇帝以来,从国内的太平天国的造反和割据江南,到与世界列强的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堂堂大清帝国变成了一个屡战屡败处处挨打的弱智傻瓜。制度的落后,观念的落后,科技的落后,军事技术的落后,等等,深深刺痛了朝野上下的有识之士。洋务派、维新派,变法派,无不提出了改革维新的策论和举措,于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日子里,大量的青年才俊被皇帝选中,派往国外留学,学习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很多新式的学堂被建立起来,与传统八股经典不同的新教材被引入学校。但是,越来越咬心啮肺的紧迫感,依然一直压迫着年轻的皇帝,在渴望振奋,渴望强国的热情驱动下,皇帝终于下决心彻底抛弃科举制度了。
可以想象,光绪皇帝当时一定被自己的决策鼓舞着,兴奋着。这个非嫡系皇嗣出身的年轻皇帝,长期被皇太后慈禧女士压着一头,似乎从来没认真做过方针大计的决策,但是,对于维新和改革的心思,却一直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那几个充满着新潮观念的文人牵引着。他期待着一系列新政之后,一个强大的中国可以复兴,重新屹立在世界之林。他绝不会想到,废止科举这一决策,会彻底粉碎皇权帝国的柱石,加快它的崩溃。
科举的制度发端于公元605年。它的创意人,是大隋帝国的创始者隋文帝杨坚,一位治国的天才人物。中国皇权专制帝国的很多制度、法规都是在他手上完成的,并且只是被稍加修改的应用了近二千年。除了前面的秦汉魏晋,后面的唐、宋、元、明、清各朝帝国,都是依葫芦画瓢的照着隋朝的模式延续。到光绪下诏废止科举时,科举制度已经执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
对于中国的皇权帝国,科举制度的创立和执行,实在是非常了不起、非常意义重大的举措。它不仅为皇权帝国拓宽了人才选拔的范围,而且,为帝国提供了认同主流理念忠诚皇帝皇权的官吏。这些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满怀着忠君爱国的情操,被分配到各级管治岗位上,发挥着社会政治管理教化的各种职能作用,自觉的维护着以皇帝为核心的皇权的尊严和唯一。
科举制度之前,皇帝选拔官员,主要是根据亲疏、门第和社会舆论。但是,这些办法都无法保证官员对皇帝和皇权的忠诚。
西周时候,天子实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家族、贵族分封为诸侯、大夫,授予巨大的权力,分级管理天下。天子以为,替自己管理土地和民众,血缘亲属最可放心。可是,大出意料的是,在当着大夫的兄弟眼里,身为诸侯的哥哥,可能并不那么尊荣,无数的背叛、杀戮、篡位,就在亲属之间展开。倒霉的郑灵公炖了一大锅甲鱼,只因为想开个玩笑,故意没有给一位兄弟公子宋盛一碗,结果,愤怒的公子宋无视兄弟君王的尊贵,不仅当场染指禁脔,愤而离场,而且,很快带兵进宫杀了郑灵公。
秦汉魏晋时代,皇帝以选拔贵族门第出身的子弟进入官场为主,辅以社会舆论推举的贤德之人,并且分权与他们选拔下一层官员的权力,可是,依然难于杜绝官员的无德无能,以及背叛、结党、谋私,权臣、大将篡政、乱朝频有发生。
隋文帝开创科举之后,唐宋明清,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各级官员,虽然在具体政见上可能与皇帝偶有冲突,也不乏贪污腐败之徒,但是,整体上却没有叛臣贼子出现,相反,在南宋灭亡和明朝灭亡的时刻,我们却看到了那些忠诚的大臣誓与皇朝始终与共的壮烈牺牲,比如,文天祥、陆秀夫的故事,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科举,造就了历代大批忠诚于皇帝效力于皇权的官员队伍。
科举虽然只是一种选官制度,通过科举为中央帝国的朝廷选出合格的官员,但是,更重要的是科举选官的方式和标准,造就了一种普遍的教育制度,那就是让学生们从小饱读儒学,每一个毛孔都浸透着儒家学说,从灵魂深处相应主流意识形态,崇拜皇权,忠诚皇帝,一旦被选为官员,进入仕途,那就随时准备着为维护皇权捍卫皇帝献出自己聪明才智,甚至献出生命。这样,科举制度就成为皇权帝国组织架构、社会架构、管治架构的强力胶水,它源源不断把一批批符合皇权需要的官员安排到架构的相应位置,而这些官员就为巩固和发展这个架构服务终生。中途发生变节、犹豫、退缩的,又被监察部门发现而受到整治,并立即又有新的合适官员替补进去。皇权帝国的大厦就在这年复一年的更新、替补、调整之中得到修缮而变得牢不可破。
这也是隋文帝之后,为何历代皇朝互相更替,后朝灭了前朝,去继续坚持这一套科举制度的内在隐秘。
或许,光绪皇帝没有潜心研究过这一问题,而富国强兵的理念又太过急迫,加上那些深得自己欢喜的变法青年才俊不停鼓吹,而洋务派的那伙老臣似乎也不反对而且大体赞同,于是,科举制度被旗帜鲜明地废止了,同时也就废止了旧的教育体系。光绪皇帝一定不会想到,随着科举的废止,传统教育的废止,他其实已经毁废了皇权帝国赖以稳固统治架构支柱的那种“强力胶水”,因为,接受了新式教育的青年学子,领略了西方列强风采的青年学子,不可能再是皇权帝国的忠实信徒,民主、自由、科学的旗帜已经在他们心头激情地飘扬了。
果然,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大地,新学兴办如雨后春笋一般,留学风尚盖过了进京赶考的热闹,中国孕动着时代的变动了。估计,逝去的光绪皇帝不会想到,那些学成归来的精英,那些新学培养的少年,在之后的数年内,就成为颠覆皇权帝国的领袖人物和中坚力量。他的接班人宣统皇帝,悲剧性地成了见证大清皇朝灭亡国的末代君王。
吴钩无语掩卷静思:光绪皇帝废止科举制度的谕旨,肯定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符合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前进趋势的,可以被看作是一封与时俱进的谕旨,但是,它的结果,却没有能够延续清朝皇权帝国的统治寿命,反而中断了皇权统治支柱的“强力胶水”生产线,增加了推翻皇权帝国的的新生力量,它不利于清朝皇帝,却大利于中国人民;它不利于专制皇权,却大利于民主共和——这一点,不妨可以被看作光绪皇帝留给历史和民族的一点贡献吧!
-全文完-
▷ 进入吴钩无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