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河村寨胡同的社会变迁
大河不弃溪流,河纳百川乃大。
阳河在这里拐一个弯儿,并在这里接纳了南来的流沙河和东来的流淌河。由此,阳河主河道水势陡增,造就了一片肥沃的冲积扇。
相传唐王李世民第十四代子孙李建国做襄阳王时,正值明初移民潮,其一妃子之子李飞龙未得官封,加入移民队伍,领上官府的路条和盘缠,携带家眷东迁冀州枣强,因枣强人满为患,生计无从保障,遂再行南迁,逐水择居,选择阳河的这个拐弯处安家落户,故村寨名曰飞龙村,到如今已繁衍至二十八代。国史对明初移民及其移民走向具有明确记载,与其相吻合;但具体到是何人后裔,只是村民世代口头相传,未见宗族家谱文字记载。
这样水草丰美的地方,当年没有居民实属奇怪。这里也有一个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曾经派出多路军马,把东夷一带杀得路不拾金。所谓路不拾金,就是朱洪武的军队把金银财宝之类,撒在显见路口,然后杀个回马枪,如果发现金银财宝不见了,断定还有人,继续搜杀,直到路上金银无人捡拾为止。
为啥朱洪武对东夷民众如此大开杀戒?民传曰:朱洪武本是一介贫民子弟,从小在东夷各地要饭,也给地主放过牛,年龄不大,饱经沧桑,社会阅历练就浑身胆气。一次把地主家一头牛杀掉,把牛头塞在山前峭壁上,把牛尾插在山后石缝中,找来干柴把牛肉烤熟,与小伙伴们一起饱餐一顿。回到家告诉地主老财:一头牛成精了,钻入南山,头在山前,尾露山后,牵不回来了,不信你自己去看!老地主诧异,亲自到南山查看,朱洪武趁机逃跑了。后来朱洪武参军打仗,打下天下当了皇帝后,生怕知道他底细的东夷人说他不是真命天子而是叫花子,不服他管辖,于是,大开杀戒,杀人灭口,致使东夷渺无人烟,土地荒芜。虽然百姓这么世代传说,但没有得到历史考证,史学家并不认同。而明朝初年,官府为开发边疆,组织移民,成批民众从大槐树下拿到官府路条,领上官府盘缠,倒是具有历史文字记载,史学界认定确有此事。
或许此传说是在告诫后人:当权者的事儿不要知道的太多,知道了也不能乱说,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或许此传说隐含着“大智若愚”的人生哲理,让人们去悟“聪明难,糊涂难”的真谛所在。
飞龙村经过世代建设,建成了沿河走向南北方向一条街、东西方向一条街,村寨成“丁”字型。村寨一面临河,三面建有围墙,围墙外有4米宽的水沟。围墙西门建有牌楼,牌楼上设瞭望孔。围墙和牌楼共同组成抵御外侵的屏障,冷兵器时代,靠这些屏障保护了村民安居乐业,世代繁衍。
沿街有东西南北四条胡同,胡同里是村寨的名门望族,较有名气的是东胡同。东胡同口建有能够跑马车的朱红大门,人称大车门。门内套套砖瓦到顶的四合院排列胡同两侧,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是全村唯一五辈同堂的大户。
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家暴富万民穷。
东胡同的富足豪华,源自老爷子官封清政府州府总兵时期。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老爷子在州府总兵位置上创立了良田百倾之家业,荫及子孙,后代辈辈读书,琴棋书画,各有特长。 “石榴花叶儿长,十八岁大姐九岁郎”,“妻不传后娶妾生子”的婚俗传统,使得东胡同父子年龄相差十五六岁的现象十分普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社会经历了清朝覆灭、民国战乱和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沧桑变化,东胡同虽然青砖绿瓦依旧,但经过均田分地、阶级成份划定、合作化运动和共和国新婚姻法规范等世变,东胡同家族风光不再。尤其到了文革时期,因为成份高,列入黑五类家庭。老两辈老死的老死,自杀的自杀,上吊的上吊,大车门上几乎年年贴着白纸。第三辈少年幸福,中年后自然成为黑五类子弟,他们后代的七尺英俊男儿30岁找不上对象,难见红喜字上门;如花似玉的闺女不得不下嫁平民,东胡同的高贵与自尊就此荡然无存。
老两辈唯一幸存的三奶奶,是三爷爷的小妾,上世纪70年代初最后离世。三奶奶70多岁的时候,还保持那份典雅高贵的个人气质:笔挺的纤细身板,高耸的鼻梁,一口洁白的罗密牙齿不曾脱落一颗,忽闪忽闪的杏眼依然会说话,只是一双金莲小脚走路不给力。透过她老年形象还原到她的青春时代,不难想象到当年也是个可与范爷媲美的绝世佳人。据说三爷爷随父在清末州府当衙役时享尽了荣华,解甲归田后,落魄的无奈之下萌生轻生念头,但三奶奶主张“好死不如赖活”,不料三爷爷毅然决然吊死窗棂独自去了。三奶奶的老年全靠三爷爷留下的铜钱、银元和自己的多年积攒的金银细软,零零星星换钱解决生活问题。
熬过严寒的冬天,春天来了。东胡同家族第三辈第四辈脱离了黑五类的牵连,能和和村民一样过正常日子,不再扫大街、夹着尾巴小心行事。这些年,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文化底蕴,走进了基督教信文化圈,有的成了当地教会组织的召集人。第五代第六代子孙,也能够考学升迁了。也许是遗传天赋,东胡同的后生学习成绩都比较好,有的成为大学美院的学生,有的大学毕业后做了商界老板的助理,有的出国留学留在了国外发展。最让这个家族津津乐道的荣耀是:第六代孙女成了一位将军家庭的儿媳妇。
如今,东胡同已经成为文化符号,成为受保护的清末村寨遗迹。从东胡同走出来的年青一代不再钻胡同,他们走向了更宽阔的世界!
-全文完-
▷ 进入jhang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