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楠(1906——1993),筠连县西河岸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和林彪陈赓是同一个营的同学。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师营教导员参加北伐战争。南京政府成立后调陆军军官学校(前身即黄埔军校)任教官。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廖新楠被任命为江宁(即南京)要塞副司令兼书记长,负责指挥炮兵封锁长江江面,攻击从江中入侵的敌舰。
1937年12月6日南京保卫战开始,日寇从上海和杭州兵分两路对南京发动强大的钳形攻势,南京守军浴血奋战一周,终因敌寇过于强势,12月13日日寇攻入南京城内,卫戌司令唐生智先行乘飞机逃跑,并无主帅自乱。南京城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江宁要塞失守后,,廖新楠撤退不及,被迫化妆成一小商人避入雨花台附近国际难民区内一所小学。校内挤满了难民,不分男女统统睡在地铺上,连过道上也睡满了人。廖新楠在这里认识了在教育部任职的山东人何隆父女。几天后日寇对难民区实行清查。把所有的人赶到操场上,然后将妇女儿童和老人分离出来。操场中只剩下青壮男人,然后叫女人前来认领自己的男人。无人认领的男人,日寇再查看肩胛和食指有无老茧(常背枪常托枪的部位会长老茧),凡有这些特征的即被视为中国军人,马上被抓起来,随后被拉到雨花台用机枪射杀。在生死关头,是何隆的女儿出于民族大义,毅然出面认廖新楠为丈夫,使其免遭日寇屠杀。此后,廖新楠被日寇强迫服劳役,清扫战场,掩埋尸体,亲眼目睹了日寇在南京烧杀奸淫的许多暴行。后来经回忆写成了《日寇南京大屠杀亲历记》(该稿件作者亲自阅读过)。
1938年2月,廖新楠被江北抗日游击队营救经偷渡长江逃出南京,几经辗转来到武汉,获得国民党中央嘉奖。休整后被授予少将军衔,任命为陆军139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继续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沦陷区与日寇和汪伪政权作战,一直坚持到1944年底。
抗战胜利后,廖新楠调任陆军军官总队任大队长,1949年在成都与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起义投诚。1962年回乡在县政协作文史专职人员,曾撰写了《黄埔军校生活回忆》《北伐随军记》《日寇南京大屠杀亲历记》等宝贵史料。文革中廖新楠被扣“国民党残渣余孽”被抓捕,其作品被焚毁。1976年廖新楠恢复名誉,继续在县政协工作。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廖新楠受邀为人民公园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题写碑名,并在纪念大会上宣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抗战故事,听者无不动容。1993年以87岁高龄逝世。
注:本文资料采自绿色煤都报2001年3月2日载文《抗战将领廖新楠》,原作者温涛。廖新楠,作者族房长兄。
-全文完-
▷ 进入定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