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悯农宫钦荣

发表于-2012年05月16日 下午6:52评论-4条

我是农民的儿子,童年是在泥堆里滚,在田野里嬉闹度过的。那时候,大人们总是很忙,生产队里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没人管我们,我们甚至是流着鼻涕,夹着小板凳上的学校。放学后,书包一扔,拿着一块玉米饼子,挎着小篮子,结伴到山上割草,回家喂鸡、喂猪、喂兔子。吃完晚饭后,趴在小油灯下做作业,父母会偶尔看一下我们的作业,从来都是批评多,赞扬少。我至今仍记得有几次,我和姐姐的作业都被父亲批评的一无是处而无情的撕掉,我们含着眼泪重新写的情景。我从不记得我的父母陪我们读书,而留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冬天的早晨。那时候,只有到了冬天,生产队里的活才会少下来,早晨醒来,天还不亮,躺在暖暖和和的被窝里,听父亲讲故事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就在那时候,父亲教会了我这首古诗:

“ 夜半呼儿趁晓耕 

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现在,我也进了城市生活,也为人父了,看着这个从襁褓中慢慢长大的女儿,亲得不得了,从不舍得打骂一下,更别提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了。恨不得天天陪在孩子身边,满足她提出的所有的愿望。跟每个家长一样,我也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只要有时间,一定会陪在孩子身边,教她识字,教她读书。从最早的识字卡,慢慢到图文,再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可孩子每次都是三分钟热血,学一点忘一点,一会就不耐烦了,毕竟,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家庭,能诱惑孩子的东西太多了。

今年春天,某个周日,我带孩子出去玩,在河边看见几个农民在整理一块块地,看样子像是要种点什么。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让我觉得好像非常熟悉,所以我不禁多看了几眼。女儿突然问了我一句:“爸爸,你在想爷爷吗?”当时,我很震惊,一时竟不知该怎么回答,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心中的感觉,就含糊的回答了一句:“嗯”。也就在那一刻,那首古诗突然在我脑海里闪现了出来。回到家吃晚饭的时候,女儿吃了几口又开始耍赖了,一不小心把碗碰翻了,饭粒撒了一地,这下更不吃了,一心只想喝饮料。我觉得很心痛,正想发火的时候,那首诗又一次的出现在我的脑海。我放下碗筷,从女儿扔过的图画书里,找了出来。我和悦的拉着女儿的手坐下,给她读,然后让她按照拼音又读了一遍。我问:“你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女儿摇摇头。我说:“爸爸给你讲个故事吧:半夜里,爷爷就叫爸爸起床,趁着天还没亮早早的去耕地。家里的老牛很瘦弱了,没有力气向前走着,好像很累了,走的很慢很慢。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农民的辛苦,他们还以为,田里的庄稼是自己长出来的呢。”女儿睁大眼睛好奇的看着我,然后怯怯的说:“爸爸,你和爷爷好可怜啊”。我一看时机差不多了,就忙说:“是啊,爷爷和爸爸都那么辛苦,才种出粮食,可你呢,一点都不知道珍惜,才吃了几口饭就不吃了,还打翻了碗,多浪费啊?快点,去把饭吃光,然后给爷爷打个电话,好不好?”女儿这次变得很听话,乖乖的把剩下的饭吃完,给爷爷打电话去了。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睡醒,女儿就跑到我的床前,把我叫醒,说:“爸爸,你再给我讲你和爷爷的故事吧!”

再以后,女儿对唐诗有了一些兴趣,经常的用稚嫩的声音给我读,也包括这首《农家苦》。虽然我知道,她并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有些事情,不经历的人永远不知道其中的沉重。我也不去计较字词的准确与否,只要她喜欢,让她多读一些就是了。而我却常常在想,孩子还小,可以教育,而我们大人呢?就像现在,甚至有些经历过的人也似乎故意的忘却了。无论刮风下雨,气温高低,农民工始终在人们背后辛苦的劳作却从来不属于这个城市。城市一天天的漂亮起来,高楼大厦鳞次节比的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高速路无尽的延伸,高档酒店、商厦一家挨一家,各种蔬菜瓜果不分季节的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人们满怀喜悦的享受的同时,谁还想得起那些辛辛苦苦的建设者和生产者?公交车上对他们的厌恶的白眼,商场里对他们的种种不屑,甚至走在路上都觉得他们有碍市容。都知道菜贱伤农,又有谁知道,即使菜价再高,受益的仍然不是那些种菜的人呢。

我不想孩子长大了也不知道花生是种在地下的还是长在树上的,我不想孩子在春天踏青的时候还分不清哪是小麦哪是韭菜,我不想孩子仅仅知道大米小米,不知道什么是水稻,什么是谷子,什么是高粱。。。。。。书是一定要读的,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将更加可怕,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好好教育仍然是我们做家长的唯一的责任。路还是要孩子自己去走,事情还是要孩子自己去经历,我们大人呢?还是多陪孩子读读书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宫钦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春燕来推荐:春燕来
☆ 编辑点评 ☆
春燕来点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确实现今的社会只注重孩子考分的高低,学习的成绩,却忽略了孩子本应该懂得的东西,不晓五谷杂粮是何物,不分小麦与韭菜,多让孩子农村走走,体会一下劳动人民的辛苦,知道一日三餐来自哪里,对孩子来说即收获了知识,又懂得了珍惜。

文章评论共[4]个
罗军琳-评论

拜读朋友美文!(:046)at:2012年05月17日 下午6:50

宫钦荣-回复谢谢老师的关注,祝安好! at:2012年05月21日 下午5:54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晚上好!at:2012年05月17日 晚上8:29

宫钦荣-回复谢谢文清老师的关注!祝快乐1 at:2012年05月20日 下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