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上的雏菊
此刻,孙志强站在我面前,我感到站在我面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株静默的树!
这是次特意而为的谋面,全在我意料之中,但真正见到他时,我没有预先设想的崇敬和冲动,我反而表现出不合适宜的平静,仿佛面对的不是一个苍老的人,而是一棵沧桑的树,我忽然想到雏菊。一位耄耋老人,伴他一生的树木花草,可曾有一朵雏菊,如他春天抑或深秋的人生?但他没有,他的一生似乎从没盛开过。
其时,我刚读完一本书,作者是日本的吉本芭娜娜,她的作品总是充满着忧伤,但这忧伤又赐予人力量,她的《雏菊人生》,一样让人哀伤,但又不失温暖。当然,作者不是写的雏菊这种花,而是写以雏菊花为名的一个女孩的感伤人生。
透过他的身影,我看见漫无边际的葱葱郁郁,漫山遍野没有见到一株盛开的雏菊,不是不存在,而是错过了季节。
站在我面前的孙志强老人,是湖北枣阳市太平镇寺庄村村民,从1978年开始,他就坚守在紫玉山护林,每天独住在山上的石屋中,这位八旬老人,孤身护林33载。33年,一个简单的数字,一座孤独的石屋,一个寂寞的身影。令我欣慰的是,他精神矍铄,满面朝阳,双目如炬,没有我事先设想的木纳,也没有我猜测的萎靡、困顿,更没有我想象的落魄、潦倒,他倒像是位慈祥的父亲,又似一位睿智的哲人,宽厚,仁爱,洞察世事,不随波逐流,不迎合潮流。
一个人的漫长岁月,我用几行字就表述完了,我表述不完的,是他在漫长岁月里内心深处与树最不为人知的息息相通,他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在履行一份与上帝的契约,他是一个男人,所有的树是一个女人,他们彼此惺惺相惜,任何外在的人和力量,都不可替代不可侵入。
树是他生命世界的全部。
我不敢想象,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树,他的人生会是一种什么样子,我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树,他的人生一定是另一种人生,这不用丝毫怀疑。可这世上偏偏有树,而且在人类尚未出现时,树就存在了,假如某一天人类不存在了,树会依然存在。我们这个星球,树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就烛火燃尽般熄灭了。树并不是为人类而存在的,但人类的存在须臾离不开树,无论科技怎么进步,经济怎么发达,没有什么能代替树,这是件很无奈的事情,这种无奈,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孤独。树的隐退就是人类无数个体生命的消失。
晚夏的阳光,带着几分调皮的炎热,如蹦蹦跳跳的玩童,一刻也不停歇地欢快着,我陪着孙志强在树林里行走,阳光不时穿透树荫,照在我们的身上。我深深吸几口气,又徐徐吐出,我吸进去的是清鲜,而吐出的是浑浊。似乎,一个人走进森林,融入自然,就远离了世间的污浊和灰暗。这是树的馈赠,这样的时刻,我觉得阳光不是因为我而高悬在天空中的,阳光照在所有人的身上,阳光只能照到少数人的心里,阳光无疑是属于他的,在他的眉宇间,在他的胡须上,在他沾满尘土的衣着上,在他露出一个大脚指的胶鞋里,都有阳光,阳光还透过他的衣装和皮肤,渗进了他的血液、骨骼、神经,也渗进了他的思维、精神、灵魂。人活着,究竟怎样才算好,怎样又算是不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生命的幸与不幸,苦乐与哀愁,是不可言说清楚的,有时,整个世界只有一个人能懂你,你就生活在天堂。或者,真正能懂你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群人,而根本就不是人,只是一棵树,对于孙志强来说,树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图腾,更是他的信仰,树让他的灵魂有了栖居地,一旦一个人的灵魂有了栖居地,无论世俗纷扰的现实世界多么杂乱无序,又多么叫嚣乎东西,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都可以视作过眼烟云。一个人,当你在热爱和钟情的劳作中,找到了心灵的知已,这知已在沉默中分享着你的喜怒哀乐,他们各自生长,又于不动声色中影响着彼此。
我问:“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他急急向山上走着,头也不回地说:“一天天过来的。”他走得很快,我与他年纪相差40岁,我却跟不上,我知道跟不上他的,不只是年纪,还有对树的痴情,对一片土地的爱恋,我有些气喘吁吁,我只能看见他的背影,我以仰望的姿态看着他前行的背影。若不是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居住大城市的我,怎会相信贫瘠的乡间野土,有钢筋水泥所没有温存呢?
一天天过来的,这话在我耳边萦绕。
我突兀地想,树一定是他的梦,而他生活在梦境中,由于在梦中生活得太久,他在现实中丢掉了自己。我知道,按世俗的眼光看,他的人生是失败的,现实的世界总是把许多人的生存际遇黑白颠倒,是非不辨,但暗地里,它又让人顽强地活下去,给人配发另一种事物来达到平衡,以此分享人的悲苦喜乐。
雏菊,菊科植物的一种,别名是长命菊、延命菊,开花期在春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这样,我错过了它的花季,雏菊并不高,每一株只有十五到二十厘米,这样的高度,在当今的世界绝对是引不来视觉的盛宴,雏菊来到世上,似乎只是为了静默地生长,根本不在意外界世俗的目光,它生存,把一些微小的纯洁、艳丽、天真、平和,悄悄绽放,谁会懂得它深藏于内心的爱?
《雏菊人生》中,雏菊生来没有父亲,这是不幸的,更不幸的是,在她年幼时,母亲又遭遇了车祸,很快离开了人世。雏菊这个女孩子,在没有亲人的世界里,能坚强地活下去,是因为有了好朋友达丽亚,她们互相守护,意念中形影不离。那些漫山遍野的树,就是孙志强的达丽亚,他们心有灵性,彼此感应,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替代。
紫玉山,是一座并不高大的山,但它在我的心中有足够的重量!这个季节,雏菊正在积聚力量悄然生长,但我没有见到,我的脚步,总是太匆忙,既追不上前行的孙志强老人,又看不清每一棵树、每一方土。我也没见到玉,紫玉山只生长树,不生长玉,但隐隐约约,我又见到了雏菊,见到了碧玉。生活对于孙志强老人是残酷的,但他并没有觉出自己生活得不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人的一生,就那么短短几十年,每次的经历,欣喜若狂也好,悲观失望也罢,有什么必要去纠缠不清呢,最重要的,你活着,你热爱每一天,欣赏每一天,甚至于在平淡与索然中,去享受每一天。我喊了一声:“走不动了。”孙志强老人回过头,朝我走来,我停下了脚步,这300亩的山林,我不可能走遍每一个角落,但我的思绪,却风一般在山林里奔跑。原本是想看看他居住的石屋的,我选择了放弃,我能想到,那个古老的石屋,在每一个漆黑和风雨交加夜,如何收留一位孤寂的孩子,是的,相对于山、树、不变的时光,孙志强老人永远是岁月风尘里的一个孩子。
在这个喧嚣纷扰的世上,孙志强是渺小的,渺小到孤苦一生,卡夫卡说过:人只有经历自己的渺小,才能到达高尚。他没有获得钱,没有获得爱,没有获得名誉,他唯一获得的,是一片山林,山林是他的真理。
孙志强81岁,他获得了“襄阳十大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这是份迟来的荣誉,经历了岁月的淘洗和磨砺,在“2011年感动襄阳十大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组委会给这位老人的颁奖词是:33载寂寞的巡山脚步,从中年走到古稀,行程比赤道还要长。风餐露宿,防火防盗,义务守护,无怨无悔。山林是他的命,又何尝不是人类的命之所系。他坚守的不仅是300亩的山林,更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存之道。
与他的坚守相比,所有的褒奖都是苍白的,我不敢去想他年轻的时光,在他年轻时,一定是有梦想和等待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无数美好或忧伤的等待,最后都被淡忘了,当一个等待了一生的人,却不知自己在等待什么时,对这种残酷的承受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他把他的等待当作归宿,每天与树相伴,斗转星移,等待成了他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他活着的目的,只是,他明白,他不再等待某一个人,他只为那满山的树。所有的时光都在山坳和树木间流逝,而他信念怕的光仿佛凝固着,他每天行走的路,高低不平,坎坎坷坷,没有峰回路转,只有一如继往,时光让他的生命一点点老去,不老的,是那些永远年轻茁壮的树,一个人活着,应该舍弃什么,又应该留下什么,这是件让我费解的问题,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我总不免想起他一脸的淡然,茫茫人世,人最终的目的地是死亡,这是共同的结局,谁也无力更改,每当看到许多生活境况比孙志强优越得多的人,索然无趣地活着时,我不由自主地回望生命的来路,人活着,热情洋溢也好,平凡单调也罢,只要真心对待每一天,不枉费造物主的恩赐,生命就是值得讴歌的。
我是一个过客,具体到这片山林,我短暂而匆促的路过,改变不了什么,世界有他自己的模样,任何试图改变的人都会徒劳无功。孙志强的一生,平淡无奇,如同那些静默的树,一点也不绚烂,可那些树,一点也不失柔和、开朗、明快。无论是树还是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贡献给世界一种力量!
我就要离开,此行最大的收获,或者说最吸引人的,是他的经历,如同我读过的书,以悲惨绝望开头,用宽广的大海收尾,给人以充满蓬勃的朝气和希望的感觉!
走进一片山林,我忽然有了一种落泪的感觉!
-全文完-
▷ 进入杨宣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