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一种情怀
——大器免成
想起了苏东坡。
苏轼(1036—1101),号东坡居士,21岁中进士,44岁谪居黄州4年,58岁谪居惠州、海南岛6年,北返途中患病,一年后逝世。
苏东坡从21岁道65岁中间,十年谪居,其余的30多年苏东坡在惠州、徐州、潮州、登州、杭州任太守,一生被贬20多个地方,连他自己也调侃道:“平生功业何处?黄州、惠州、儋州。”
林语堂说苏辙让苏东坡写出了最好的作品。苏东坡与弟弟苏辙一生感情非常好,那年苏东坡在密州,时值中秋,想起久未谋面的弟弟,不知道在他乡生活得好不好,有没有受到自己的连累,情动于衷,于是写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
苏东坡的妻子26岁病逝,他又写出了那首凄美动人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可见,痛苦出好诗。如果我们没有经过痛苦,怎能从一种特别的角度去审视人生?怎么能捕捉到天地之精华?在灵魂撕裂般的痛楚与颤栗中,是那种难以言说的痛苦浸润着我们的身心,引领我们走得更远。当我们在江河上,在崇山峻岭之中,在漫漫的长夜里咀嚼痛苦心灵却始终向往美好的时候,痛苦便成为一种情怀。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痛苦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蚌含珠,蛹变蝶一样。而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感情与生俱来,没有谁能够改变人体能够生出痛苦的生理机制,也就无法阻挡痛苦的发生与存在。痛苦是痛苦本身,大部分人都摆脱不了痛苦的折磨,他们很多时候都痛苦得不能自拔。一旦痛苦到了荒诞的地步,生命就开始蔑视痛苦。有位哲人这样说道:“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他从来没有痛苦过。”生命与痛苦一旦拉开距离,痛苦则变得无能为力。人类就是在与痛苦长年累月的搏斗中,变得自信而充满激情。
痛苦的自己永远被自己的痛苦挽救,我绝对相信这是一个真理。
苏东坡遭受十年的政治迫害,他经常缺吃少穿,甚至没有房子可住,可他还是在不停地写书、作诗。他的心智与灵性,他的浩然之气,刺痛得历史摇头叹息,刺痛得后人感喟不已!我们只要想起他的诗,就能够多少意识到痛苦的分量,明白一些痛苦的伟大。于是,痛苦从你的对面走了过来,你看见它身上也罩着一层阳光,并不像一开始你认为的那样黑暗一片。
痛苦过,是一种拥有,是一个人的内心进入思考与创造的必由之路。站在痛苦的高冈上,你望见了什么?望见了卢浮儿宫、荷兰的郁金香、梵高的《向日葵》、孟买、一个巴基斯坦村庄、一部《撒旦诗篇》。
你终于望见了你自己身上从未有过的宽容和坦荡。
痛苦上升到一种情怀,已不再具体,或者说已不叫痛苦。就像苏东坡,不可言说的,是那种“不应有恨”“千里共婵娟”的向往与欢欣;就像蚌壳里的珍珠,是那种摆脱了苦闷与忧伤的希望和圣光。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咀嚼痛苦吧,唯有悲苦的情怀方能催生一个人心灵的芬芳!
-全文完-
▷ 进入大器晚成不再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