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真正的自称叫河洛人,而台语也叫河洛话,这种称谓,透露着些微的骄傲,河洛的意思,即河南洛阳,在中原大乱时,有一群人目中原逃难到闵粤 ,而后自闵粤到台湾,因为地处边埵,所以比较没有受到中原文明的熏染,仍维持着古早的口音和文字,
不可否认的每个民族都有亚利人的思维,金人占据中原时是大金国,蒙古人占中原时,是大蒙古国,日本人占台湾时,又是大和民族,或多或少都会影晌当地口音艺术,甚至连现在的教育部门,如果长官脑子进水,想要在小学课本改变阅读方式,编入课本,考试多考几遍,积是成非很容易就会成为主流,不然诸君看一下二十年前的课本和现在多大的不同。
所以笔者要找古韵,朝堂大都大约是找不到,要从在野中,不大受文明洗礼的地方,或许可存一二,,比如,现在用普通话念起唐诗的韵,思眉衣,怎么会合韵?但是用河洛话和客语说其来又十分合拍,尤其是用台湾宜兰腔唱起唐诗来,古意盎然,教人以为那些伯伯们是自唐宋古画而来,而且将继续那样的歌谣将诗词传唱下去以。
又比如从台湾人很多俗谚, ,像有一句输人不输阵输阵歹
输人不输阵,输阵难照面,这是说个人输了还说得过去,如果团体输人,那以后见面都像矮对方一节,「难照」这个音常让人念错,误以为是男性生殖器官而以为台语粗俗不雅,就改成了输人不输阵,输阵歹看面,而照面这两个字常在宋话本找到。
为什么笔者会提起这件事呢?因为笔者认识诗词的优美和一些基础的诗词慨念都是从这些无名的老庙祝身上学来的,在台湾如果在很古老的尤其是那种很偏僻的名不见经传却在地方上略有影晌力的庙宇,或许看得到很整齐,对仗森严,意思雄伟的联楹,而题名人通常有个极大众的菜市场名字,运气好的进去抽签时,解签人恰是那个题联人的庙祝,当他们用那种古老的声韵在读签诗替你解签时,连气氛都庄严起来,对!他们或许学历不高,但是术业有专攻,对国学的知识,他们可不比要学英数理化美样样要平均的博士差,因为他们只攻一科…国文。
至少在音律上,他们比很多老师更启发了我,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背唐诗宋词谁晓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什么美的, 以为这人一定穷到家徒四壁,找不到一个子儿才会这么惨,什么床前明月光光照芧坑,怎么恶搞怎么来,后来听了一次宜兰调的诗会,才把对古诗的轻佻改过来,并且热爱它们,而笔者对诗词的浅薄知识也是他们传授给笔者的。
由此可知,读者从未像红楼中的香菱向林黛玉学诗一样,正式的学习,而是如同学游泳和自行车时,我二姐对我说,不要想,越想越怕,把你推进水里,知道怎么闭气,会挣扎没淹死自然就会游了,然后他教我在水里不要用嘴呼吸,如何踩到水底,然后就….就把我推下去了,然后….我就学会游泳了,许多比我高大健壮威猛的人,见水如敌,还在及腰的水边叫救命呢!我到底该不该感谢教会我游泳骑自行车和机车的二姐呢?疑问啊!
而学写诗填词也一样,那些老人家只教我一些基本的规律和如何优游于文字的美好,就任我去行了,最多是自gogoi里抓点诗词格律和同韵字汇作参考,他们给我的知识如下:
把写诗词当唱歌一样快乐,当你有办法照音乐走时就照音乐唱下去如果不能的话感情最重要,不要和古人比古,因为你不是古代人,他们写那种诗有他们的背景,你也可以在自己年代背景下写自己的情怀,所以我不停的在试着把这个年代的东西写进去,英文也写网络也写,虽然很惊悚,但试嘛,试的过程就很开心,开心是写作最重要的元素。
不过基本上,如果没有特殊意外的话,基本功还是要练的不然就成叫化子的莲花落了,就笔者所知从南北朝发源至唐朝发扬光大的律诗有几个特点:
整:每句字数整齐.
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
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
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
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律诗最重要的只有几个诀窍:
每首限定八句,七律共五十六字。
每篇必须有对仗.除中间各联都首尾不须对仗
押韵是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要押,而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但第三五七句绝不可押因为三四五除了对仗工整平仄分明,平音对仗,平不可对成仄,
而有人认为古诗只能押平声韵笔者不以为然仄韵的好文多去了岂能因噎癈食。
绝句: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源于南朝。在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绝句的格式:
一绝句有四句,每句七五六个字。
二凡偶数句一定要押韵
三奇数句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外,其它奇数句皆不可押韵,而绝句又比律诗自由,你可以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平仄对仗严整的句子,也手可以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种一二句不太平整的甚至 意思到了管他什么格律,唱得爽快时,像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兴抱琴来。那种完全放任的,就像你在唱ktv一样意思最重要,千万不要为了对仗出了昨日家兄死,今朝舍弟亡的笑话。(据闻 一酸丁写了以上诗句,有人问他,你们家怎么这么不幸啊,一家三兄弟死剩你一个了,酸丁回:为了要对仗家兄死后,舍弟不得不亡了。)
如果以唱歌而言律诗是艺术歌曲那么自乐府衍伸而来的长短句就像蓝调爵士灵魂音乐,蓝调音乐始于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南部。其中亦混合了在教会中类似朗诵形式的节奏及韵律。
这种音乐有一种很明显的特式,便是使用类似中国民俗唱山歌的“一呼一应”的形式进行,英文叫作“call and reponse”。乐句起初会给人们一种紧张、哭诉,无助的感觉,然后接着的乐曲便像是在安慰、舒解受苦的人。就好像受苦的人向上帝哭诉,而其后得到上帝的安慰与响应!
所以蓝调音乐很着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原创性或即兴性,这种即兴式的演奏方法,后来慢慢地演变为各种不同类形的音乐。
为什么对古老的词有现代蓝调的感觉?因为词也是为了配乐的,因此每一首词都有一个与其配合的曲调,甚至有文人谱曲来配词,称为自度曲这个曲调就称为词调。而蓝调同时也是遵巡一定的音乐规律,但由于即性蓝调歌手往往在某些部分咬字不清或者故意唱得不太标准,像华语歌手陶喆,一首台语老歌望春风,可以从台湾头走音走到台湾尾再拉回来一样红到吓吓叫,
词又称「诗余」与格律诗(近体诗)有很亲近的血缘关系,两着在用韵与平仄上有关系又有区别:
一.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二.词一般都分两段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迭或四迭。双调词如果前后段首句不同,那么后段的首句就是换头。
三.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四.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五.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蒙元时期,词与曲是两相和的,因为元曲与词差不多,只是曲没有阙,词有阙。)如果按格律填词就不会有偷声、减字, 添声、添字、摊声、摊破这些词牌, 偷声、减字两者意义完全相同,指对本调在音乐上节短乐句或简化节奏,在歌辞上减少字句添,与偷声减字相反,添声、添字、摊声、摊破是对本调在音乐上添入乐句或加繁节奏,在歌辞上增多字句,从而推出新调。四种说法意义完全下同。如《摊声浣溪沙》均为每片末添三言一句。
添字或摊破的另一种方式是增入章节、字数后改组乐句。逐成为一种单纯的诗歌形式了。也就是说衍变为一种律化的长短句。
一般而言词和诗照格律是没错,可是格律是后人按前人的曲谱所纪录,但前人不一定按格律才作出好词,如柳永的雨霖铃上阙第七句,原词牌格式节奏为:“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而柳永该一句的节奏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读起来又颇为谐顺。无论如何,都不能将柳永的那一句按词牌格式拆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看来古人并没有今人那么恪守教条。
王力的《诗词格律》中就有这样的错误拆分,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前辈好词甚多,往往不协律腔,所以无人唱。”这种无人唱的词,作为抒情作品,不兼和乐功用。
而元曲则比宋词更自由奔放,如果宋词是蓝调元曲则是更即性的rap, 宋词、元曲均属长短句,然元曲每句除固定字数外,尚可增益单字。论曲者以每句之固定字数,称为正字,其额外所增单字,则称为衬字。元人戏曲,衬字之制颇宽,除了不得加于句末之外,但求不夺正文,则无施不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云:”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着于元曲。…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又所用之字数亦不甚多。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故辄以许多俗语,或以自然之声音形容之。”这像不像我们在演唱会中歌手唱的check: in check:out come baby 跟我一起唱。
你看,笔者不是不懂吧,虽然尚浅薄。
最近诗词接受到的评语老是不入格律难有大成!当然谢谢指教,不过笔者是顽童派,老顽童周伯通在桃花岛上创两手亘博不过是因为无聊爱玩,我写东西不过是因为像拙作伴书中写的,人无知己书为伴,话不投机且寄诗,完全不想有大成小成,人家是小女子小鼻子小眼睛,小心眼,娱乐得了自己和身边人就罢了,要当诗家词客么……..嘿嘿嘿…抓头
写本文向所有书评致歉,不一一回答了,笔者写诗填词纯为自娱,如果为格律而弃意思,苦苦推敲祭獭,乃我所不取人抱歉抱歉了。
-全文完-
▷ 进入嘲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