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逢 (感动散文集之5)
项见闻
我总是以为,人生的旅途中,分别了就不会再有相逢的路口,一如落花流水,逝者如斯。即便偶尔的回首,早已是流年沧桑,物是人非,徒然给自己增添许多惆怅和感慨。所以我从不相信会有久别后的重逢。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此刻,看到俩位老人整整五十年后的久别重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感人场面,我似乎才真正认识重逢二字的意义,脑海里忽然冒出杜甫的这首 《赠卫八处士》诗来。刑警出生的师兄李徽很快就反应过来,立即拿出相机拍下俩位老人五十年后重逢的感人一幕。陪同老人寻访的儿子,现为我县公安局领导的顾忠国更是难掩内心的激动,拿出自己早准备好的摄像机,再次给我们集体合影留恋。
老人名顾同礼,今年已有八十六岁的高龄。一九六二年曾经在我村主导社教工作,历时半年后回城。迄今已整整五十年,对当年的人和事记忆清晰如昨,尤其不忘当初驻点的农户匡翠发一家人对他的照顾。
此刻,他们是既陌生而又熟悉的。透过岁月的印记,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的往事。八十多年的岁月风雨磨砺,并没有淡化顾老一颗纯真赤城的心。我看到老人激动的心情像凌晨的浓雾般蔓延开来,牵扯着喉咙在颤抖,他在路上给我们说的很多感激匡翠发一家人的话,此刻仿佛被冻结在齿缝里,只剩下四手紧握,十指相扣,和四目相对的老泪纵横。虽然双手锁不住如水的时光,但此时此刻,这感人的一握,会随着李教与顾局镁光灯的闪动,永远定格珍藏在我们人生的记忆里,永远沉淀下来成为阳光深处无法的言说。
当落花成冢,烟锁往事,还有几人能记得自己人生千万里的行程中,曾有人给予与我们的一瓢一粟?
“滴水之恩,涌泉报之”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顾老分明就是传承中华文明美德的火炬手!我感觉自己的眼角似乎有泪花闪动,我忙装着拂试脸上灰尘,掩饰过去。
五月的江南,草长莺飞,杨柳早已舒展开了嫩黄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宛若一排排身着绿装的仙子在溪边翩翩起舞。明媚的阳光里,黄的花,绿的草,显得格外的生机盎然,鸟儿在树枝悦耳鸣唱。正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时节。
顾老并不是为赏春踏景而来。他一路的心情都很急迫,反复念叨着六十年代初,他蹲点工作过的地方,一个普通农户曾对他的好。我们问:“到底有多大的恩情,值得您不顾自己已八十六岁的高龄,辗转百里来寻访呢?”
顾老露出孩子似的真心笑容,告诉我们,那时,他作为工作组的负责人,住在那农户家,有一次内荆河涨水,那个叫匡翠发的农户主网了很多鱼,上工时,又返回来给了他一条做菜。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我说:“这也叫好啊?那人家现在有的干部受的都是真金白银,也不认为是好呢!” 顾老正色的说:“我们那个时代的纪律,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我们听了良久的默默无语。
我忽然想起佛家的一句话:“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便是不忘最初的本真,不忘内心深处那颗纤尘不染的纯心,不忘流淌在血脉深处里的至诚。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父子始终不改那颗对百姓的纯心与至诚,老人今天已超古稀之龄,身体才会如此的健康,顾局才会由一个我镇原派出所的指导员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吧?这就叫好人必有好报。返回的路上,我静静地端详着这对父子已被岁月沧桑的面庞,心里奔涌着阵阵温暖的感动。
写于2012年5月9日
-全文完-
▷ 进入项见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