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姜太公渭滨垂钓,成了典故后,被古代文人称之为雅事,使得许多的文人政客纷纷效仿,只要身边有一汪池水,就会抱着一根鱼竿,悠然林下,垂纶水上,一坐竟然是几个小时,尽情享受这个只能自己体味到的修身养性的休闲消遣方式。
清晰的记得,小时候的自己总能在村前那条江边,看到有人垂钓。而那个时候钓鱼的人多为年青人,只见他手拿竹子做成的钓鱼竿,静静地坐在江边那块石头上,尽情地钓着鱼。虽然钓上来的鱼不多也不大,但也引来了自己的效仿。
那时候的渔具制作极其简单,只需要在山上砍一个2米长的竹子,买上一段2米长的尼龙线和一个鱼钩,然后串联在一起,把线绑在竹子上,就这样,钓鱼的渔具做好了。如果要钓鱼的话,再从各田间地头挖几只蚯蚓,就可以垂钓了。
刚开始,自己坐在江边拿着鱼竿钓鱼,极其没有耐心,一会提竿,一会换蚯蚓,一会儿换地方,一会儿找米饭打窝(吸引鱼儿),总担心有什么地方没做好,钓不到鱼。后来,还拜了同村一个钓鱼高手为师,再后来,慢慢地掌握了一些钓鱼的常识,才如愿钓到了鱼。但钓上来的鱼多为一些小鱼,如鲫鱼、小白条(我们称之为耙鱼)、还有全身一节白一节黑的鱼(我们称之为山江鱼)。
等自己长大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来到了广州打工,在这近10年的时间里,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去钓鱼。直到来到宁波工作,住在月湖边上,这才发现,这里钓鱼的人很多,他们也很投入。正因为被钓鱼人的那种执着精神感染,使得自己又有了钓鱼的冲动。后因工作的变动,离开了宁波,来到了东莞工作。
在东莞工作期间,因受同事邀约自己钓鱼的影响,才正式加入到钓鱼的列队中来。这期间,除了正常的上班和放假去旅游外,就是约上二三同事钓鱼去。
在东莞钓鱼期间,自己特地买了三根长短不一的手竿,还配备了两根海竿,外加大小鱼钩(有海钩、排钩、笼钩等)、鱼线、浮飘等一整套渔具,足足花费了八九百元。虽然装备不是太高级,但一应俱全,数量之多。
自己的钓鱼技术,正如他人所说,装备好,不一定能钓得到鱼。的确如此,自己带着装备,去过东江钓鱼,到过人家饲养的池塘钓鱼,试过到水濂山水库钓鱼,跑到过虎门港钓鱼,去得最多的要属大岭山森林公园脚下的池塘里钓鱼。但每次出去钓鱼,虽然有收获,但总不是那么的如意,没有钓到像其他同事那样超十斤重的鱼,且鱼的品种也很单一,草鱼和鲤鱼较多。
钓鱼的数量不多倒没什么,最令自己懊恼的是鱼钓钓住了石头,损失鱼钩鱼线还不说,使得当天钓鱼的心情全无。一段时间下来,自己的渔具损坏的差不多,只好花钱又去补充。就这样,来回折腾,光在购买渔具方面,就花费了近千。
自己钓鱼虽然不是单纯为了“求鱼”和“食鱼”,但有时也因为钓不到鱼,而有过失落的心情。但欣慰的是,为了钓鱼而起早摸黑,且顶着太阳冒雨的这种过程,还是让自己得到了身心锻炼。(文/唐长泉)
直钓
-全文完-
▷ 进入唐长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