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有很多保姆,像朴氏。她是一位朝鲜女人,哺育了顺治,抚育了康熙,因而在康熙十六年被封为奉圣夫人,倍受清皇室的尊重。康熙二十年朴氏病逝,康熙下旨,“特赐孝陵近地,葬如公夫人礼”。之后,于康熙二十二年和二十四年,身为大清皇帝,康熙曾两次亲临奉圣夫人墓前奠酒行礼,充分显示了大清皇帝感恩戴德,重情重义的一面。
为什么康熙那么重视嬷们呢,那得从他及位说起,要说康熙及住得归功两个人,一个是孝庄太后,一个呢是传教士汤若望。
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帝位传承与传教士有关? 汤若望是活跃于明清之际的著名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的在华经历可谓跌宕起伏,坎坷不平。他不仅是明朝灭亡、清兵入关的见证人,而且获得新统治者的应允,得以”留居原寓“,继续其历法的修定工作。出生在德国,20岁那年加入了耶稣会,1622年他和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一起来到中国,在北京学习中文后,派到西安去传教。1630年这一年,邓玉函、李之藻相继去世,汤若望被调到北京,接替去世不久的传教士邓玉函,进入历局参预修订新历。意大利传教士罗雅谷、日耳曼传教士汤若望分别从开封、西安调到北京。卧病在床的徐光启在罗、汤二人协助下,翻译、校订、验证西洋历书。在徐光启第三次进呈的历书中,有汤若望编译的《交食历指》和《交食历表》。
当时的传教士几乎都是饱学之士,他们对上帝有百分之两百的热情,才能远渡重洋来华, 耶稣会士东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文化、陌生的土地上,他们要想传播他们的信仰,必须先了解这个国度,这个民族的所思所想。在了解过程中,一方面他们是吸收中国的思想文化,另一方面,又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入。
为了在中国站稳脚跟,他们必须具备一些知识,既包括科技也包括人文方面的知识,医学知识在中国尤受欢迎。像马阶医生就曾在淡水马偕那简易的环境拔了一万多科发放了无数奎宁金鸡纳,才能让基督教在台湾遍地开花,汤若望、纪理安等人的知识赢得了中国百姓,特别是学者的佩服,进而是信服,这样在信仰这个方面进行交流就要容易得多了。”
澳门是四百年前耶稣会士进入中国的第一个落脚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许多传教士们,一踏上澳门土地,便开始精心研习中国语言文化,甚至以掌握北京官话为目标。这些西方修士入乡随俗,脱下僧袍,换上儒服,住进中式房屋,并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伦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在同朝野名流交往的过程中,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熟读汉文典籍的西方传教士,自然赢得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其传播信仰的目的。1605年,名代翰林院学者、主持历局的官员徐光启受洗入教便是一例。
汤若望参预修历,得到了出入宫禁的方便,十多年中,他借机在上层权贵中吸收天主教信徒,先后有王妃三人,中官庞天寿等140多人信奉了天主教。
清兵占领北京,曾限令居住在内城的人士在三日内一律迁往外城。那时住在内城的汤若望上书摄政王多尔衮,向他宣传西洋历法的精确,请求保护历书的板片和各种天文仪器,要求继续留在内城。汤若望又向进赠浑天星球、地平日晷、远窥镜(望远镜)各一架,还有画在挂屏上的世界地图。
据极隐讳的记载,汤若望曾治好一个极重要的宫人,不知是大玉儿或是顺治,原本信仰萨满教的教庄皇后经过跳大神无效后,活马当死马医,请汤若望入官治疗并答应如果痊愈除了让汤若望在北京建教堂传教并接受受洗。
因此他的请求得到了多尔衮的准许,顺治帝长大后亲政,对汤若望十分宠爱,常称他”麻法”,在满语中意思好像是”师”父或”尊敬的父亲”。在宣武门内赐了一块地方,让他在旧的教堂旁边另建新堂,赐给汤若望通议大夫的头衔,连他的父母、祖父母都一起受封,俸禄都寄到欧洲他的老家。
顺治八年,新教堂落成,顺治帝亲自写了碑文,表彰汤若望在天文历法上的重大建树,亲自题了「通玄佳境」的匾额。汤若望还受到晋爵光禄大夫,祖先三代都受一品封典的特殊荣誉。七十岁生日的时候,举行重大的祝典,受到朝廷大臣的祝贺。
汤若望正处于荣誉的顶峰时,顺治帝死了,有关人是顺治的死亡是十大疑案之一,恰好汤若望留下日记可见端倪,据说本来顺治信奉基督教,《汤若望传》中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有人推测那是他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博尔济吉特,也就是董鄂妃,襄亲王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十一,生于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其生母是皇太极并建五宫中的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翌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16岁。
后来福临觉得良心不安曾问过扬若望上帝会不会原谅自己,,而直通通的汤若望便回他上帝会把他放到烈火中焚烧,福临后来就改信了佛教,拜玉林为师,令汤若望十分失望,这指头想也知道,信天主亮无转圜余要下地狱,佛教比较温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较有救。
而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陡为哀痛孝康章皇后像所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董鄂妃有一说是董小宛,
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名白,字青莲,生于明朝天启四年,秦淮名妓。崇祯十五年,19岁的董小宛从良,嫁给了比她大14岁的著名的“四公子之一的冒辟襄为妾。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战乱中,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达9年之久。董小宛终因劳瘁过度,于顺治八年正月初二日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昌氏的影梅庵。
董小宛与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或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故意中伤,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其实,董鄂妃的“董”是满语译音,“董鄂”也有译为“栋鄂”、“东古”、“冬古”、“东果”的。
不过也有一说简要情节是:清军统帅洪承畴本是好色之徒,早闻“秦淮八艳”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占江南时,果然生获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图霸占,无奈小宛誓死不从。洪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于顺治二年将小宛献入皇宫,遂成为顺治帝宠妃。也有说小宛是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的。而福临爱上董小宛令董鄂家收董小宛为女,过一手再进宫,可是不对啊董小宛顺治八年过世二十八岁,而福临及位六岁过一年改顺治元年也就是顺治八年福临十五岁和二十八岁的董小宛是标准的姐弟,不对那时早婚应该算母子恋了,也许那时战乱,缺乏母爱,喜欢奶妈的人多去了,不说明朝的万贵妃,郑经也曾因与四弟的奶妈私通生子,曾引父怒,虽未被处刑,但被认为缺乏藩主素质。而康熙也曾要娶看他长大的苏麻辣姑。
总言之董鄂妃即后来的孝献皇后所出的皇四子。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殇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据考查死于痘症,董鄂氏大慨因为之前害死博果尔的妻子博尔济吉特,顺治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妃接到宫中,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顺治皇帝还一度要废第二任皇后,而册封董鄂妃为皇后,可由于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对,以及政治影响,他无奈只好作罢。可是,董鄂妃在宫中的待遇己然难过如今又死了儿子过不久于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病死了。
传说也罢,猜想也好,这位董鄂氏姿容绝代,才华出众,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赢得了顺治帝专一的爱情,并至死不渝。从为董鄂妃举行隆重的册妃典礼上就可以看出来。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在清代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顺治皇帝要把自己的喜悦之情与天下人分享,给予董鄂妃他所能给予的极致。
董鄂妃一死,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为了表达他的悲痛,顺治皇帝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陵。并亲手撰写了饱含深情,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回忆了董鄂妃的种种往事,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多情天子的欢喜与哀痛,也只能通过这些方式表达。顺治死后,陵墓旁葬着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董鄂妃。
后来传说顺治为董鄂妃出家,是因为他为自己举行了剃度仪式,据说还取了个法号叫“行痴”,一心想遁入空门。这遭到当时他母亲孝庄太后以及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顺治皇帝无奈只好让自己的身边的太监替自己出家。
顺治曾写过一首《赞僧诗》是这样的:
天下从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胡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顺治皇帝在董鄂妃死后积郁成疾,在董鄂妃去世仅仅三个多月后,就溘然离世有据说又是出痘。
有了前两例,孝庄皇后对出痘非常敏感,康熙皇帝被立为皇帝,完全与天花有关。
玄烨出生于顺治十一年,当时北京城内天花泛滥成灾,满族王公亲贵吓得到处躲藏,连皇帝也不例外。顺治时期,“凡民间出痘者,即立驱逐城外四十里。”幼小的康熙帝因出天花,曾随保姆居住在紫禁城外西华门北街的一座府邸,后来这座府邸改为福佑寺,成了喇嘛庙。
为了避痘,出生不久的玄烨在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之妻孙氏的携带下前往皇宫西华门稍北的一座府第居住。 数十年后的康熙对这一段经历仍记得十分清晰。康熙六十年曾颁谕说:“今王大臣等.为朕御极六十年,奏请庆贺得礼。钦惟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玄烨虽在这场天花流行中仍然未能幸免,出痘应该会满面麻子可是史书中似乎没提到康熙是个麻脸的,应该是他的襁褓们努力照料,但染天花后,多亏孙氏精心照料,不久即痊愈回宫。顺治帝共有八个儿子,其中有四个早已夭折,剩下的也都年岁幼小。最大的是次子福全,时年仅九岁,三子玄烨时年八岁。顺治帝生前在指定继承人选上并没有一定的意向,临终前想想皇子们都很小,难以控制局面,遂想到了一位从兄弟,但是孝庄皇太后和各位亲王都认为应该从皇子中选择一位继承者。但皇子有四个,应该选谁呢?论长幼.当立皇二子福全;论嫡庶,四位皇子的出身差不多。
但皇玄烨的母亲佟佳氏的地位似比其它三妃高一些,因为那三位妃子的父亲史书均没有记录他们的名字和官职,而佟佳氏之父佟图赖是辽沈旧人,多年从征后为开国功臣,并升任定南将军,汉军正蓝旗都统。满洲亲王大臣中有人认为玄烨母亲佟佳氏是汉军旗人,没有满族血统。
当时汤若望的观点发生了重要作用。他认为:应立已出过天花的玄烨为继承人,因他对天花已有终身免疫力,可免其再遭不幸,而福全没有得过天花,没有免疫力,难免会像顺治帝一样出现悲剧。
因此八岁的康熙才能坐上帝位展开满清盛世,可以说康熙能及位众嬷嬷们居功厥伟,教他怎能不感恩图报呢?曹家一门的富贵由孙氏而来,皇上厚待孙氏教他们怎能不饮水思源厚待众嬷嬷们?
-全文完-
▷ 进入嘲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